(图片来源:https://unsplash.com)
6月,以美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为标志,中美双方恢复高层沟通,两国关系走出“气球事件”导致的僵冷局面,出现些许回调企稳迹象,国际社会也普遍对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抱以期待。但应看到,由于中美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美将我定位为首要竞争对手,将“竞胜中国”作为长期战略目标,所以其上述沟通主要是用作对冲和试探的战术手段和策略手法,而非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其在相关领域对我的打压行动并未停止。与之相对,我以两手对两手,以斗争求合作,按照己方节奏实施对等反制,中美战略竞争进入“边打边谈”的新阶段。
一、布林肯访华重启中美高层沟通
6月,布林肯重启因“气球事件”而推迟的访华行程,期间先后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进行会晤,并在访华即将结束之际得到习主席接见。布林肯访华期间,中美双方达成五点共识,尤其是双方同意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相关共识。美方恢复对华高层沟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其一,美方将沟通视为“带护栏竞争”的必要组成部分以及避免冲突的重要手段。美方认为,中国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会答应其恢复沟通的要求,进而被其纳入“带护栏竞争”的轨道。其二,拜登政府对华政策遭到国内部分势力及盟友反对,需要通过恢复对华沟通来缓解压力。其三,美方试图利用2024年大选前的窗口期适度缓和对华紧张关系,为成功召开APEC峰会和两国元首会晤创造条件。但应看到,美方恢复对华沟通不是为了解决问题,预计其将围绕“去风险”等议题继续打压中国。同时,中美下步能否按目前商定的安排保持沟通也充满变数。比如,美媒曾在布林肯访华前夕传出中国在古巴设立“监听站”这一爆炸性消息,其后续影响需高度关注。
二、在多领域升级对华打压行动
6月,美对华打压行动并未减缓,只是在布林肯访华前一周稍有收敛,布访华结束后又立即全面回潮,在某些领域甚至还有所升级。其一,加强对华科技打压。美媒称,拜登政府将在7月美财长耶伦访华后推出一系列对华科技制裁措施。其二,升级炒作所谓“强迫劳动”问题。美联合五个盟友就“强迫劳动”问题发表声明,这标志着美在该问题上由单独行动升级为联合施压,后续可能迫使盟友以此为由打击中国相关产业。同时,美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公布涉疆“强迫劳动”问题初步调查报告,“点名”耐克等多家跨国公司。其三,利用“芬太尼”问题起诉中国企业及个人。拜登政府执政之初,将其视为中美开展合作的领域,但2023年以来,美逐步改变态度,将其用作打压中国的新借口,并制裁中国相关企业。6月,美司法部开始起诉中国企业及个人。参照拜登政府的一贯做法,未来其可能会将该问题多边化,联合盟友共同对华施压。其四,美推进取消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立法行动。继3月美众议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案”后,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也以无异议结果通过平行法案并送交参议院审议。这进一步提升了该法案成为正式法律的可能性。
三、持续在军事领域对我挑衅慑压
6月,美继续在军事领域采取各种手段对我进行挑衅慑压,甚至在布林肯访华期间也未收手。其一,频繁派遣舰机在我周边进行威慑巡航,其频次、规模、强度等并未因中美高层沟通而有丝毫减弱。其二,舰机频繁过航台湾海峡。在布林肯访华结束后的第二天,美海岸警卫队“斯特拉顿号”舰于6月20日过航台湾海峡。此前,美海军“钟云号”导弹驱逐舰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号”护卫舰于6月3日过航台湾海峡,在不到三周时间内,美舰两次过航台湾海峡实属罕见。此后不久,美海军一架P8A型反潜巡逻机于7月13日过航台湾海峡并公开进行炒作。其三,在我周边举行针对性演习演训活动。6月以来,美及盟友伙伴在我周边密集举行联演联训,其规模大、科目多,针对性、实战性强,对我挑衅示强意味浓厚。其四,加强美台军事勾连。当地时间6月29日,美国务院不顾我方核心关切和强烈反对,批准向台湾地区出售弹药和后勤支援,总价值达4.4亿美元,进一步助长了“台独”势力“以武谋独”的底气。其五,“里根号”航母编队6月25日至30日访问越南岘港,加强与越军事合作,在南海问题上显示对越支持和对我压力。
四、在中国周边大力打造遏华“小圈子”
6月,美不仅实施突破性动作,加固“老圈子”,还拉拢盟友伙伴打造多个“新圈子”。其一,美韩蒙首次举行“乌兰巴托对话会”,讨论朝核问题、关键矿产和国际关系等议题。其二,美日菲举行首次三方安全对话,讨论中国和朝鲜等“安全挑战”。其三,美日及台当局宣布将共享无人侦察机实时数据,以便掌握中国大陆军事动向。其四,印度总理莫迪对美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在防务领域达成多项突破性协议,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美国以各种理由打造“新圈子”、加固“老圈子”,主要目的就是推进“印太战略”,通过织密联盟网络来“形塑”中国周边战略环境,并为将来发生冲突预做准备。
五、美西方智库和媒体又现唱衰中国经济论调
6月,美《华尔街日报》及英国路透社、经济学人智库等发表多篇唱衰中国经济的报道(报告),大肆炒作中国经济复苏不如预期、高层连续多次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经济问题、大批富人向外移民、科技企业陷入困境、重复监管和中美政治关系紧张导致外资撤离等话题。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确实遇到一些困难,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寻求对策;另一方面,更应看到,这是过去几十年来美西方唱衰中国论调的继续,存在“带节奏”、夸大事实、配合美高官访问构筑对华“优势地位”等企图。
六、美总统竞选或将涉华议题作为相互“斗狠”的工具
美向来有内病外治、内祸外引等积弊恶习,尤其是在涉华问题上表现更为突出。目前,特朗普和拜登大概率将代表两党参加2024年总统竞选,在成为彼此攻击重点的同时,涉华议题或将成为双方恶意炒作的焦点之一。6月,特朗普因机密文件案遭到起诉并出庭受审。这是继“封口费”案后特朗普在两个月内第二次被起诉,使其成为首位面临刑事指控的美前总统。民主党打压特朗普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将其定罪,而是赢得2024年总统竞选,但上述“伎俩”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目前看,民主党打压特朗普适得其反,特朗普在党内领先优势更加明显,在全国支持率也首度超过拜登。同时,共和党也不遗余力地攻击拜登。美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博伯特(Lauren Boebert)对拜登提出弹劾动议,指控其在应对美国墨西哥边境问题上“失职”以及“滥用职权”。众议院多个委员会也正就拜登政府阿富汗撤军问题、拜登家庭成员财务状况等问题进行调查。美竞选专家称,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可能仍是特朗普对阵拜登,甚至会选出一位“带罪”总统。如此事成真,届时美国将面临民主选举与司法判刑孰轻孰重的严重而深刻矛盾,这必然会在美内部不同派别间引发激烈对抗,给美乃至世界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美两党因司法问题引发的争斗,将加大双方将涉华议题作为工具进行比勇“斗狠”的概率,进而对中美关系带来极大风险。
七、“拜登经济学”的外溢效应将波及中美关系
经济是影响美2024年总统竞选的核心议题之一。6月底,拜登利用经济数据于其有利之机推出“拜登经济学”。这并非新名词,2021年4月《华尔街日报》最早使用,但后被共和党人用于讽刺拜登治下的通胀问题,导致拜登一直不太喜欢这一提法。但拜登此次突然转变态度,试图将其打造成一个竞选连任的新品牌。基于拜登芝加哥演讲的阐释,可看出以下几点:其一,“拜登经济学”是拜登政府为解决美内外经济难题开出的“药方”,核心理念在于加强支持中产阶级,并扩大国内基础设施等投资。其二,其核心指导思想是沙利文的“新经济哲学”,具体内容集中体现于4月27日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演讲时提出的“新华盛顿共识”。其三,从特朗普政府提出“大国战略竞争”,到沙利文提出建立“新经济哲学”,再到如今的“拜登经济学”,反映出美精英阶层对过去四十年内外政策的反思正逐步走向深入,也表明拜登政府欲与以广泛减税、放松监管、压缩政府开支、推动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发展为核心主张的新自由主义决裂。其四,“拜登经济学”是美国适应地缘政治竞争新需要提出的新经济哲学,以应对“中国挑战”、维护美国霸权为根本主旨。两党在其核心主张上拥有共识,只是在具体实施层面存在分歧。无论2024年谁胜选,“拜登经济学”的核心主张都会得到实施,这必然导致美进一步加强对华经济科技打压,加剧中美战略竞争,其外溢效应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