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美关系大事评述

2023年07月21日
本文作者:王海利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陈泽萍 太和智库研究助理

 

正文2123字,读完约需5分钟。

 

(图片来源:https://unsplash.com)
7月,中美两国继续保持沟通势头并实现高层互访,期间,我外交官员应邀与美军方官员沟通,这让双方在此前陷入停滞的军事交流方面取得突破。但与此同时,美前期为恢复沟通而稍微有所“收敛”的对华打压再度出现回潮,并有所升级。美国依然试图对外展示对我所谓“优势地位”,中美在核心关键问题上依然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一、中美持续保持高层互动
 
继6月布林肯访华后,美国财长耶伦和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7月先后访华,同时,美国务院和媒体还释放出邀请中国外长王毅访美以及美商务部长雷蒙多将于8月下旬访华的信息。与此同时,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受邀访问美国防部,与美助理防长拉特纳会晤。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访美,与美外交和国防高级官员会面。这意味着中美关系走出了“气球事件”的阴影,双方按计划推进相关沟通议程。但这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尽管耶伦、克里访华期间,中美双方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的会谈,但在解决彼此关切的问题上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二是中国外交官员与美防务官员接连举行会晤,此举打破了两国军事交流陷入停滞的状态。
 
 
 
二、高规格接待基辛格展现我对美博弈新动向
 
在克里访华尚未结束之际,基辛格以个人身份于7月份访华,并得到了高于耶伦、克里的礼遇,比如,中国领导人在极具历史意义的地点接见基辛格,并为其安排“寿宴”;中国防长也与基辛格进行会谈。这既体现出中方不忘历史、重情重义的文化传统,也反映出中方“以我为主、重视民间、谋求主动”的对美博弈新动向。这点在美方安排防务官员与我外交官员会晤,而我安排防长与基辛格会谈上体现得尤为鲜明。对于基辛格访华,美国务院发言人宣称其是以个人身份访华,他的言论不代表美国政府和白宫的立场。但布林肯也表示,将听取其访华见闻。
 
 
三、美“以台制华”又有“新突破”
 
美高官访华结束后,美行政、立法部门开启新一轮对华打压行动,并利用涉俄、芬太尼、“强制劳动”等问题对我发动新制裁,推出酝酿已久的限制对华科技投资行政命令。而与此同时,美在涉台问题上也做出了三个突破性动作。其一,拜登首次行使“总统提取权”,为台提供3.45亿美元“军援”。此举意味着美武装台湾的方式由“售”变为“售”“援”结合,未来其对台提供武器的渠道将更加多元便利。其二,美众议院以口头表决的方式通过所谓“台湾国际团结法”,其中涉及联大第2758号决议。此举意在炒作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为干涉台湾问题提供所谓“法律依据”。此前,布林肯及美国个别学者曾表达过类似观点,但此次美国会推动相关立法,其意涵非同一般,显示出美行政、立法部门在相关问题上拥有共识。其三,美众议员提出所谓“透过实力促进台湾和平法案”,要求修改“与台湾关系法”,不再将对台军售限制在“防御性武器”范围内。此举违背“八一七”公报精神,意在为美售台进攻性武器提供法律支撑。美在对我保持高层沟通的同时恢复打压态势,并在涉台问题上做出进一步挑衅的主要目的有二:其一,企图对外展示对华所谓“优势地位”,并努力构建有“护栏”的竞争模式;其二,试探摸底,测试我在与美保持沟通方面的底线,以便下一步出牌。
 
 
四、美内部在对华经济科技打压问题上的分歧加大
 
7月,在美媒不断放风拜登政府将推出对华科技投资限制令的背景下,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等美企高管一同前往华盛顿与拜登政府高官会谈,表达对进一步加强对华半导体设备和产品出口限制的焦虑与不满。与此同时,近年反华气氛极其浓厚的国会、民主共和两党,以及共和党内部也在对华投资、出口限制等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强调“国家安全”的共和党人主张对美国对华科技投资进行广泛监督,但与华尔街关系密切的共和党人则对扩大对美企海外业务监管表示担忧。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美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在对华经济科技打压问题上的分歧裂痕正在加大。
 
 
 
五、北约“亚太化”因内部分歧暂时受阻
 
7月北约维尔纽斯峰会,中国成为除乌克兰危机之外的又一个焦点。此次峰会公报15次提到中国,并对中国外交、经济、军事等政策进行了指责,但因内部分歧,此次峰会将设立北约驻日办事处的计划后延。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北约内部在向亚太地区拓展的问题上仍有分歧,欧洲国家对此怀有担忧。但长远看,北约“亚太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台海局势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二是美是北约“亚太化”的主要推手,日韩澳新等美国亚太盟国未来将会进一步加强与北约的联系合作,但大概率不会成为北约成员国。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