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建立健全防控肥胖的常态化机制

2023年03月24日
本文作者:董春宇 杨丹

 

正文1277字,读完约需3分钟。

 

(图片来源:pixabay.com)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列为慢性疾病,称为“肥胖症”。研究表明,肥胖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众多疾病的上游,堪称万病之源。肥胖会引发各种代谢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心肌梗死、脑卒中、不孕不育、抑郁症、老年痴呆等。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有足够证据表明肥胖与13种癌症存在因果关联。在近年的新冠肺炎治疗中也发现,肥胖患者罹患新冠肺炎重症的可能性比常人高出一倍以上。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文称,BMI(身体质量指数)在35以上的肥胖人群,其平均寿命比正常体重的人少8年、健康寿命少19年。

 

为了倡导全球各国关注并积极做好国民的肥胖防控工作,国际肥胖联盟(WOF)将每年3月4日定为世界肥胖日。2023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题是“肥胖防控,人人有责”,旨在呼吁每个人付诸行动,强调全社会应共同应对肥胖问题。尽管各国一直致力于预防和控制肥胖,但成效不彰。肥胖率在很多国家仍居高不下,并且持续增长,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已有超50%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是全球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如果防控肥胖问题得不到充分重视,肥胖很可能在短期内成为中国国民健康的头号威胁。

 

日本在防控肥胖问题上卓有成效,可供中国借镜。日本政府对体重管理极为重视,立法规定地方政府和企业每年为雇员进行体检时,必须严格检查年龄在40岁至75岁之间员工的腰围,男性腰围不得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不得超过90厘米。腰围超标者必须检查血糖、血压、血脂,若其中一项不合格,将被列入代谢综合征危险人群,两项不合格则为代谢综合征患者。这些人须在3个月内自行减肥;若减肥失败,必须接受饮食控制教育;再过6个月仍然超重,则要接受再教育,或自动寻找出路。在此背景下,日本国民肥胖率仅3.5%左右,对保障国民健康起到积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日本国民平均预期寿命为84.3岁,位居全球首位;日本国民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仅0.041%,居全球最低。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学生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并提出到2030年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目标。这都为建立健全肥胖防控机制提供了政策依据。建议有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可将体重管理作为“健康中国2030”建设的一大切入点,将体重管理的四个重要指标,即体重、体重指数、腰围、体脂率纳入国民健康的主要评估指标。其二,可视情采取硬性措施加强国民体重管理,参照日本等国做法,出台《公职人员体重及健康管理规定》,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入手,推行体重管理标准及奖惩措施,并先在部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行试点。其三,可让社区发挥居民体重管理作用,借助社区力量全面提高居民健康素养,鼓励社区与当地医疗机构积极互动,更好保障居民体重管理的效果。其四,应加大对体重管理的宣传普及力度,宣传体重管理的健康生活,普及各类体重管理概念,推广健康饮食结构和菜谱,增加社区健身器械,推进全民健身。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