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欧盟搁置中欧投资协议并与印度重启自贸协议谈判

2022年07月01日
 
正文1499字,读完约需5分钟。

 

导语:6月27日,印度与欧盟重启自由贸易谈判。该谈判于2007年启动,但由于双方在关税削减、专利保护等问题上分歧严重,谈判于2013年被搁置,这场谈判也被戏称为“全世界最难的谈判”。今年4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印期间,双方成立了贸易与科技理事会(TTC),并发布公告称双方同意恢复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并计划在2023年底达成协议。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表示,这是欧印关系“新的重要篇章”。

 

加强与欧盟的贸易合作对印度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目前,欧盟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2021至2022年间,双边商品贸易额创下1163.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3.5%。2021至2022财年,印度对欧盟的出口额增长57%,达到650亿美元。与欧盟加强经贸合作不仅使印度的对外经贸合作得到进一步拓展,还可助其实现多元化供应链的目标。

 

欧盟恢复与印度自由贸易谈判的考虑

 

印度仅是欧盟十大贸易伙伴之一,但欧盟积极寻求与印度恢复自由贸易谈判,也有其地缘政治的考虑。一是意欲将印欧自贸协定作为筹码,制衡中国。去年以来,中欧在涉疆、疫情溯源以及俄乌冲突等问题上的分歧不断加大。去年3月,欧盟以“新疆人权”问题为由对中国进行了制裁,这是30年来欧盟首次制裁中国,而中国对欧盟包括欧洲议会议员实施了更严厉的反制裁,这让欧盟没有想到,随后欧盟以“中国对欧盟的反制裁不能被接受”为由宣布取消《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审议会议。正值中欧关系遇冷之际,欧盟高调宣布与印度重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其目的不言而喻。有分析认为,欧盟此举是想要让印度取代中国。而印度在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之后,将欧盟作为其扩大欧洲市场的重点,这与欧盟不谋而合。欧盟委员会表示,在地缘政治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欧盟与印度深入联合具有战略的必要性。德国电视一台以“共同对抗中国”为题,报道了欧盟与印度恢复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德国媒体评论称,欧印双方在“对抗中国”上存在共同利益,对于中国的“影响力扩张”,欧盟和印度不能“袖手旁观”。


二是试图通过加强与印度在贸易和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削弱印度对俄罗斯的依赖。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对印度的亲俄立场表示不满,一直试图通过加强与印度在经贸和技术领域的合作,为印度提供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以减少其对俄罗斯的依赖。彭博社表示,欧盟寻求与印度达成贸易协议,就是为了削弱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


三是希望借与印度的关系发展,推进欧盟的“印太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发展,美日等国家相继出台各种“印太战略”构想,欧盟也不甘落后,积极作出政策调整。路透社评论称,欧盟希望加强其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对中国的担忧让欧盟和印度走得更近了”。

 

印欧重启双边自贸协议谈判对中国的影响

 

对于印欧经济走近,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干好自已的事,在继续战略经营周边的同时,对于印度和欧盟之间贸易往来保持平常心。首先,中欧、中印关系的发展必须从战略视角去看待,欧盟想用印度来替代中国并不现实。根据欧盟统计局的资料,2021年,欧盟与中国的货物贸易总额为6955亿欧元,与美国的货物贸易总额为6314亿欧元,与印度的货物贸易额约为1200 亿欧元。中国与欧盟贸易额超过美国,与印度更没有可比性,欧盟应该知道谁更重要。即使欧盟希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对于中国强大的制造力与庞大的消费市场,欧洲企业也很难放弃。


其次,印欧经贸关系在市场准入、关税减免及劳务输出等方面长期存在矛盾,很难在短期内顺利解决,印欧自贸谈判之路依然漫长。疫情后印欧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恢复经济增长,单纯以对抗中国为目的开展经贸互动,不会给双方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利益,也没有令人信服的战略价值。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