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经济竞争”——美智库报告评估中美经济发展趋势

2022年05月12日
本文作者:马东钰 太和智库研究助理;王海利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正文2955字,读完约需8分钟。

 

导语:少争论、不折腾、干实事。未来中国能否继续以美国两倍甚至更快的速度取得发展,取决于自身能否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解决好前进中面临的问题。

 

近期,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网站发布该中心前主任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撰写的题为《伟大的经济竞争:中国与美国》(The Great Economic Rivalry: China vs the U.S.)的研究报告(下称“报告”)。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一直被誉为世界顶级高校智库,报告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是“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提出者,曾在里根政府担任国防部特别顾问,并在克林顿政府担任国防部助理部长,在美国政界和学界具有很大影响力。该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对当前中美经济实力进行了相对客观的对比分析,并就未来中美经济竞争前景做出一些判断,提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关内容观点值得重视和研究。

 

一、报告的主要内容

 

报告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名为“一个崛起的中国”(A Rising China),总体介绍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其给世界、美国和中国自身带来的影响。报告提出,中国崛起带来的影响体现在每一种关系的各个层面,其不仅改变了中美关系,也重新定义了中美各自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同时,经济崛起也让中国拥有了影响其他国家的有效工具。

 

第二部分名为“21世纪的新趋势”(Trendlines in the 21st Century),该部分是报告的主体,分别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际贸易、商业投资、金融这最能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的四个方面,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力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核心观点如下:

 

其一,中国的经济实力已接近美国。报告提出,以GDP为衡量标准,2021年中国GDP总额为17.7万亿美元,美国为24万亿美元,中国占美国GDP总额的73.7%。自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以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能达到这一水平。如果以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标准衡量,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超过美国,达到美国的115%。

 

其二,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影响力已经超越美国。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120余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特别是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启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的领导者。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尽管美国曾计划与中国“脱钩”,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称“疫情”)导致全球贸易下降的情况下,中美贸易额不降反升。同时,中国还是几乎所有绿色能源产品的制造国,生产了世界上80%的太阳能电池板、40%的风力涡轮机以及90%的精炼稀土。伴随全球能源的加速转型,世界对中国的依赖进一步加深。报告还提出,中国全球贸易地位的上升,不仅增强了其经济实力,还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令其无需运用武力就能左右其他国家。因此,中国也将贸易拓展视为“金科玉律”。

 

其三,中国在商业和吸引外资方面发展迅速,但与美国仍有差距。报告援引《财富》数据称,2020年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24家中国企业和121家美国企业,这是美国企业上榜数量首次被超越。但报告也指出,美国121家企业的总收入远高于中国企业,美国企业的品牌价值是中国企业的两倍以上。在吸引外资方面,2000年至2020年间流入中国的外资由410亿美元增长到1630亿美元。在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的榜单上,中国排名从第46位上升到第31位,虽然其与排名第6位的美国仍有明显差距,但预计未来排名还会进一步上升。在科研创新方面,从2000年至2019年,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翻了13倍,达到5150亿美元,已快接近美国6100亿美元的水平,而且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图片来源:股城网)

 

其四,美国在金融领域拥有巨大优势。首先,尽管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由21世纪初的70%降至60%,但仍是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而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仅为2%。美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虽有所下降,但美元的国际地位依然非常稳固。2012年至2019年间,美元在SWIFT跨境支付系统中的份额上升了10%,达到40%。但报告也指出,目前中国正在推行的数字人民币业务,可以给交易商提供一条绕过该系统的路线,进而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其次,虽然中国的股市和银行业自本世纪以来增长迅速,但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美国股市仍占全球股票市值50%以上,在全球十大银行中,美国上榜银行的总市值远高于中国上榜银行。不过,中国银行提供的跨境信贷总额要高于美国和欧洲银行。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债权国,其债权额度超过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所有经合组织债权国政府发行债务的总和。最后,在激发本国民众创新力方面,中国远不及美国。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企业在吸引创新投资方面与美国有较大差距。2020年中国创新型企业获得的风险投资总额仅为美国的一半,2021年为美国的三分之一。二是美国在吸引移民方面远远领先于中国。过去20年,美国共吸引1500万人加入美国国籍,在此期间,在美国国内成立的市值超10亿美元的科技公司当中,逾一半创始人有移民背景。由此可见,在为发明家和企业者提供优质环境方面,美国仍有显著优势。

 

第三部分名为“未来前景如何?”(What about the Future?),该部分通过介绍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前景的因素,提出中国发展拥有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作者在此部分首先明确了撰写报告的目的是想回答未来中国经济是否还会像过去几年一样,继续以超过美国两倍甚至更多倍的速度持续发展。作者对中国的制度仍充满意识形态偏见,但面对中国过去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其又显得不够“自信”,因此给出了“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结论,并在其后用支持和反对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两派理由为其“不确定性”结论进行了变相解释。

 

二、对报告的看法与建议

 

(一)报告是一项较为严谨客观的学术成果。作者在报告中基于有关国际经济组织的权威数据,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对中美两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各自优势与不足进行了相对理性客观的分析,并未恶意夸大中国的实力,没有散播“中国威胁论”,也没有明显要唱衰中国的意图。同时,从报告的背景看,该报告也是近半年来美国内关于中国发展是否已经“见顶”争论的延续。从报告的结论看,作者关注到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但基于中国历史上曾多次有效解决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因而并未做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见顶”的论断。

 

(二)需充分重视报告中对中国经济面临问题的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正面临一些可能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比如,虽然中国企业在全球500强中的数量已经超越美国,但其中四分之三是国有企业,且逾半数属于金融、能源、原材料产业,这也部分说明了为何中国的顶级企业在利润率上不如美国企业。又如,中国人口已达顶峰并持续老龄化,按这个趋势,到2035年,中国的劳动力可能会减少2亿人。再如,中国近15年来的总债务(包括政府和私人债务)快速上升,2008年总债务相当于GDP的140%,而到2021年已增至280%。此外,中国未来发展还面临地缘政治风险、美国及其盟友的打压、经济“脱钩”等一系列挑战,这些都将影响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投资意愿。

 

(三)中国需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发展面临的问题。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确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对于报告提出的问题,需实事求是地看待,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保持稳定、协调均衡和汇聚力量。应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自身经济发展带动全球影响力提升。同时,也要将全社会的精力和资源凝聚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思想上秉持稳定、协调和包容的原则,少争论、不折腾、干实事。未来中国能否继续以美国两倍甚至更快的速度取得发展,最终不取决于艾利森的观点与论断,而是取决于自身能否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解决好前进中面临的问题。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