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想走,其实还想留——美军结束在伊作战任务难解伊拉克问题困局

2021年08月12日
本文作者:赵嘉欣  太和智库助理研究员
 
正文1510字,读完约需4分钟。

 
导语:近期,美国总统拜登与到访美国的伊拉克总理卡迪米发表联合声明,宣布驻伊美军将于2021年年底结束作战任务,之后美国将继续向伊拉克安全部队提供训练协助和情报共享。美国的这一海外军事调整动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就目前情况看,至少可以对此做出以下三点判断。

 

一、美军不会轻易放弃伊拉克

 

(图片来源:baijiahao.baidu.com)

 

驻伊美军所谓的“结束作战任务”与美撤军阿富汗存在很大不同。拜登在与卡迪米发表联合声明时称,美伊共同打击“伊斯兰国”对维护地区稳定至关重要,双方仍将继续在反恐方面展开合作。同时,拜登也并未说明所谓“职责转变”的时间表,并拒绝说明未来美军将会在伊拉克继续驻留多少人员。对此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表示,目前驻伊美军总数约为2500人,未来将会根据任务需要调整人员数量。从美国政府语焉不详的说法来看,所谓的“职责转变”只是一种用来应付各界质疑的托辞。此前美国政府曾多次作出类似表态,如在2021年4月7日美伊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美国就称驻伊美军的任务已转变为“训练和咨询”。可以确定的是,美国并不希望看到其他国际势力借美军撤离之机加大对伊拉克的影响力,而打着“职能转变”幌子的“象征性撤军”也不会改变美国通过军事手段介入伊拉克问题的立场。此外,伊拉克国内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依然较高,“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仍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加强与美国的反恐合作也是伊方的主观意愿。因此,驻伊美军不会因为所谓的“结束作战任务”而彻底撤出伊拉克,预计未来美军仍将在伊拉克长期驻留,且数量不会出现大幅减少。

 

二、美伊联合声明背后动机多重

 

(图片来源:sina.cn)

 

美伊两国达成“结束作战任务”协议,并选择在伊拉克总理卡迪米访美期间共同宣布此事主要基于三重考量。一是为了安抚伊拉克国内亲伊朗什叶派武装的情绪,减少国内军事冲突。而美国也希望借此减少其在伊拉克军事和政治目标遇袭所造成的损失。2021年1月至今,驻伊美军遇袭次数已超过50次,袭击持续造成美军、伊拉克政府军和平民伤亡。二是为了平衡伊拉克与伊朗、美国之间的关系,缓解伊拉克国内的政治对立。受美国制裁等因素影响,伊朗近期宣布削减对伊拉克的天然气和电力供应,此举造成伊拉克电力短缺,并引发民众抗议示威,伊拉克能源部长为此引咎辞职。伊拉克政府希望通过该协议向伊朗释放信号,促动伊朗尽快恢复对伊拉克的天然气和电力供应,以缓解伊拉克国内因供电不足而造成的社会混乱。三是为了提升卡迪米政府的执政表现,为其在10月即将举行的选举中赢得优势。卡迪米政府执政一年多以来,伊拉克国内经济危机与社会治安状况并未出现明显好转,伊拉克民众对卡迪米政府的不满持续增加,近期还出现了抵制选举的浪潮。而在卡迪米访美期间安排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减少美国对伊军事干预,将有助于卡迪米获得国内更多反美派选民的支持。

 

三、美国“象征性撤军”难解伊拉克国内困局

 

(图片来源:sina.cn)

 

未来伊拉克各教派、种族、部落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可能会在外部环境的持续影响下,呈现长期化、复杂化的特点。伊拉克境内的亲伊朗势力与美国的矛盾不会因美军“结束作战任务”而出现缓和。伊拉克什叶派武装组织“伊拉克抵抗派协调委员会”宣称,美国结束作战任务的说法是一种“欺骗”,不允许美军以任何身份驻留伊拉克,并威胁将对所有驻伊外国军队发动袭击。而在伊拉克议会最大政治集团领导人、什叶派神职人员萨德尔宣布不再参加总统选举,并撤回对伊拉克现政府的支持后,伊拉克民众是否愿意通过选举组建新一届政府仍是个未知数。同时,也不能排除未来伊拉克再次爆发示威和武装冲突浪潮,并引发极端组织复活的可能性。此外,鉴于伊拉克是中国第三大石油进口来源国,其国内潜在的危机亦有可能对我能源供给安全构成威胁。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