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财经(第四十二期)

全文摘要

 

本报告回顾了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结合这一年海内外发生的主要事件,提出以下主要观点和预测:

 

观点

 

1.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艰难。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对中国经济各个部门都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原本以效率驱动和去杠杆为目标的转型战略被延缓。为应对外部冲击,实现“六稳”“六保”,被迫出台扩张性的政策,不过呈现了“前松后紧”的趋势。

 

2.中国经济在多个层面上出现了“断层”现象。首先是实体经济部门中,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出现了供需之间的断层,上游缺乏订单,不仅是因为下游需求难以匹配上游产能,更因为上下游供需不对口。疫情冲击导致上游转型变慢,进一步恶化了该断层。其次是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断层。实体经济通缩,金融市场通胀。

 

3.杠杆矛盾的突出导致我国当前经济的结构化矛盾极度突出。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部门的杠杆均持续上升,又互相挤占资源。在疫情冲击下,政策层面依赖投资稳定宏观经济,但受限于杠杆矛盾。

 

4.国际贸易由全球化向区域化转变,在疫情冲击和美国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中,中国积极寻找替代方案。虽然疫情导致海外需求大幅下降,但中国依赖医疗器械出口和区域化贸易的加深,出口的整体数据仍差强人意。其他行业的大量出口型企业仍然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的进口数据也表明内需仍然不足。

 

5.货币政策方面,货币的流向以“六稳”“六保”为引导,但需打通资金传导的渠道,解决资金空转的问题。应对疫情和海外冲击,大水漫灌难以解决企业具体问题,需要因地制宜的金融政策作为辅助。

 

6.债券市场整体颓势,仍在弱周期循环中。2020年的爆雷事件进一步冲击信用债市场。货币政策并未如市场预期的那样进一步宽松,监管力度也逐渐加大。多方面因素导致利率债和信用债的收益率下行条件并不充分。

 

7.大宗商品市场有所分化,但整体基本上低开高走。国内复工复产后进口需求的恢复是主要原因。海外政治波动也是导致原油等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

 

十大经济预判

 

1.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造成的低基数效应会导致多项常规经济数据在2021年第一、第二季度出现远超预期的正增长。

 

2.因抗疫而出台的临时短期政策退出后,供给端会在2021年继续补硬伤、补短板的进程,具体表现为产业端需求旺盛,从而创造主动、良性的融资需求,但考虑到2020年超高水平的宽货币、宽财政,投资、信贷等数据维持高位的可能性存疑。

 

3.在双循环的背景下,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十分值得关注;国际方面,无论是在本次疫情中我国在全球贸易链中的重要地位被进一步稳固,还是美国对我国高新制造业的打压,都会促使我国制造业进一步走高。

 

4.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的概念后,终端需求侧消费升级的到来与消费意愿的提升值得期待,消费端在2021年上半年有望缓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2020年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被“低收入高杠杆”的矛盾结构严重限制,且居民部门信贷的中长期化趋势并未出现转向,太和财经认为消费数据的长期可持续性值得进一步观察。

 

5.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将出现进一步分化,具体表现为基建投资走强力度较弱;而地产投资的韧性仍然可以持续到2021年,短时间内出现由增转降的可能性不高;制造业投资走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同时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性矛盾起到了一定的缓和作用。

 

6.进出口将很大程度受到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即使疫苗2021年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开始接种,外需的真正复苏仍然需要一定时日。结构方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内的贸易额有望出现进一步回升,与东盟、日韩等区域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活动或将更加活跃。太和财经认为中国2021年进出口走势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但仍然可以预判出口的持续超预期运行或将在2021年结束。

 

7.无论是工业价格还是居民价格,温和回升的可能性较高,但考虑到石油价格的持续波动,需要注意PPI与石油价格的较高相关性。由于货币政策的传导不畅,通缩快速衔接通胀的风险仍然较大。如果双循环战略的进展较为顺利,上下游价格严重分化的风险将会被一定程度地规避。

 

8.货币政策在“宏观审慎”的框架内将逐渐恢复正常,在不会发生突发性破坏事件的前提下,流动性的释放会相对克制。然而,考虑到疫情对经济造成的恶劣影响远未消除,太和财经认为大幅收紧货币政策以“倒逼”各部门去杠杆的可能性极低。

 

9.各部门杠杆的结构性问题会长期存在,但结构的逐步改善可以预期,尤其是在制造业开始发力,金融通缩有望缓解的背景下,杠杆率大幅走低的可能性不高,但杠杆间的转移将更加迅速,杠杆转移时的波动性需要警惕。

 

10.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拖长了中国经济“八年抗战”的时间线,中国经济的“阵痛期”相较前期预判或将出现一至两年的延长并与“改革期”出现重合,为下一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四大金融市场预判

 

1.信用债市场分化将进一步扩大,大概率出现更多信用债爆雷事件。信用债市场预计会经历信用收缩、去伪存真的过程,信用债和利率债的利差大概率也会扩大。

 

2.财政困局下,政府将逐渐减轻为企业担保的负担。不排除某些地方政府城投债出现压力,甚至其刚兑信仰被打破的可能。

 

3.货币政策以“六稳”“六保”为基调,随着2021年全球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中国权益市场的震动将加大。虽然其作为相对的避险池仍能吸引海外资本,但不存在牛市的基础。

 

4.随着全球经济和需求的逐渐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仍有进一步回暖上升的空间,特别是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等工业原材料。原油价格则同时取决于供给侧的变化。

 

详细内容点击此处,浏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