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不应在香港问题上挑战中方耐心

2019年12月05日
本文作者:张宸榕  太和智库研究助理
本文首发于Global Times。
全文1208字,读完约需3分钟。

 

(图片来源:VCG)

 

11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根据该法案规定,美国每年将对香港自治情况进行评估,据此决定是否继续给予香港“特殊地位”,并授权美国政府可以对“侵害香港人权”的人实施制裁。对此,中国政府12月2日宣布反制措施,暂停审批美军舰机赴港休整申请,同时对“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等幕后介入香港乱局的美国非政府组织实施制裁。此举彰显了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反对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的决心。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是香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在《基本法》23条尚未落实的情况下,相关制裁措施是对美国干涉香港事务的严正警告,也必将会对乱港势力形成有力震慑。

 

《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的出台是对中国内政的公然干涉,除了外交抗议外,中方必须要拿出实锤举措对美国加以惩戒。而从此轮反制举措的选取来看,中方还是着眼中美关系大局,保持了相当的克制,主要目的在于警告美方悬崖勒马,不要再在干预香港事务的道路上继续一意孤行下去。首先,暂停审批美军舰机赴港休整申请这一举措中方并不是首次使用,美国对此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耐受性。其次,对于那些介入香港乱局的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制裁,只是“打狗给主人看”。这些组织虽然多少都有美国政府甚至是情报机构的背景,但其形式上还是“非政府”。因此,尽管这两项举措难免会给美国国内极右反华势力以继续鼓噪叫嚣的口实,但还是给特朗普政府留有了一定的余地和颜面。客观来讲,特朗普签署《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也带有某种程度上的“情非得已”。其实特朗普本人不可能不清楚签署该法案将会给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达成造成麻烦,但面对选举压力和美国国会两党在涉港问题上高度一致地选择了“政治正确”,签署涉港法案对特朗普来说是个“理性的选择”。而为了给自己留出回旋空间,特朗普在签署法案后立即通过发表声明向中方释放“友善”信号,暗示相关条款不会立即执行,同时也对法案中未具体规定的内容表示关注,并称这些内容“有可能干扰他执行美国外交政策的宪法权威”。特朗普此举明显是想缓解签署涉港法案对中国的刺激,并显示其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态度与美国国会并非完全一致。当然,如果后续美国再罔顾中方警告继续介入香港问题,甚至是根据《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对中国采取实际制裁举措,那么中方必将对等升级反制措施。届时,中美贸易谈判必将受到冲击。而究竟是否会出现这种糟糕的局面,就要看特朗普政府下一步如何反应和操作了。

 

香港问题的底线是主权,触碰即破局,必须不惜代价,否则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大业和政治政权安全构成严峻挑战。目前来看,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相较而言,中美贸易谈判却正面临一个迫在眉睫的关键节点。贸易战与《香港人权和民主法案》都是美方主动发难挑起的,前者事关中国经济发展,后者事关国家主权,完全不挂钩已不现实,但如何把握二者的互动关系和轻重缓急还需统筹考量。

 

附环球时报英文全文链接:US should not test China’s patience on HK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