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经典《易经》有言:“保合太和,乃利贞”,展意为自然赋予万物独特禀赋,成就各自品性,协调万物并济,达至最高和谐,是谓“太和”。这是中华先贤对世界与人生体悟的精妙综述,其意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认知本我与世界,体悟其中深蕴的哲学道理,创造共同价值,进而获取源源不断的生活智慧与前行动力。
几千年后的今天,人类社会虽然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但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却面临种种挑战。科技飞速演进对社会伦理制度的冲击、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多重威胁、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失衡、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等,正严重影响着人类文明体系的和谐运转与共同价值观念的建构。若不能凝聚智慧,不断发掘应对解决危机之道,并以实际行动躬身践行,未来人类文明便极有可能一步步坠入自毁之深渊而无法自拔。
太和文明论坛始终以“探寻共同价值,共谋和谐发展”为根本宗旨,汇集全球各界精英领袖,聚焦人类文明共生共享,发掘考究矛盾问题根源,寻求平抑化解冲突之道,促进国家地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永续良性发展。为确保论坛的严肃性、实效性与可持续性,我们将一以贯之地坚持以下四点基本原则:
——严谨客观 秉持严肃审慎的研究态度,规避一切无关私利介入。
——面向国际 关注共同面临的挑战问题,吸纳全球睿智贤达参与。
——着眼前沿 紧跟人类社会的前行趋势,筹谋文明交融演进发展。
——务求实效 立足和谐共进的时代需求,推动理论成果实践转化。
首届“太和文明论坛”于2017年8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以“把握人类文明共同价值发展方向”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谷歌、IBM、亚马逊等国内外知名组织机构和企业的近百名代表到场参与,围绕中外人文交流、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三大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太和智库首席文化学者顾伯平,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托斯登·耶里尼克(Thorsten Jelinek),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吴海龙出席并致辞。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斯蒂芬·欧伦斯(Stephen Orlins)、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前副部长于洪君、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崔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常务副所长丁一凡发表了主旨演讲。
2019年9月6日至8日,第三届太和文明论坛将在北京举行。太和文明论坛由太和智库于2017年发起创立,以 “科学文化·未来伦理·共同价值”为主题,旨在促进国家地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恒续发展。
自创立以来,太和文明论坛先后邀请近五百位国内外前政要和各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国际关系、人文交流、前沿科技、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已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平台。本届太和文明论坛下设国际关系、教育文化、前沿科技、“一带一路”安全与发展、青年对话五个分论坛。
--中美关系的现在与未来
--现实国际秩序演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变局中的多元文明互动
--新标准:职业院校教学标准如何对接产业人才标准
--新模式:如何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新桥梁:如何建立中国职教品牌并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的职教发展
--前沿科技某些特定领域的发展和机遇;
--导致利益分配失衡的风险和威胁;
--合作、竞争、监管三者间的平衡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哪些安全挑战?
--各国应如何加强合作建立应对机制?
--中国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和平之路”?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
--年轻人才培养以及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