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来势迅猛,中国智库需有所作为

2019年06月03日
本文作者:苏志钢  民政部直属智库中民养老规划院院长
全文3406字,读完约需8分钟。

 

导语: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重磅文件陆续发布,事关民生,聚焦大众,为我国养老服务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民政部直属智库中民养老规划院院长苏志钢从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出发,分析了我国智库在养老服务领域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重要作用及发展方向。

 

“养老智库高峰对话——以新时代文化养老引领养老产业发展”于2018年1月4日在安徽黄山市举行。(图片来源:国家养老网)

 

一、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急需强化智力支撑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面临着“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未老先衰”的老龄化发展态势,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明显加速的特点,并且存在严重的老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

 

一是人口老龄化形成时间短、速度快、来势猛。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过程一般都经历了50-100年的时间,比如瑞典85年,英国45年,法国115年,美国和日本60多年。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这种“变老”趋势正在以奔跑的速度向前发展,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2018年底,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已达2.49亿,约占总人口的17.9%。预计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18亿,2050年我国老龄化水平将提升到34.1%。

 

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严重的老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老年人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预计到202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我国老年人口变动趋势不断向城镇人口多、女性老人多、失能老人多、空巢老人多等方向发展,我国的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将面临巨大挑战。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相叠加,不断催生社会利益格局调整和人们思想观念变化,这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从轻度老龄化转变为深度老龄化,进而转化成重度老龄化,“银发浪潮”将成为21世纪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和经济社会问题。

 

因此,如何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实现“双赢”,是亟待研究思考并予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智库发挥作用并发展壮大的重要契机。

 

养老服务业是一个崭新的行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真正“蓝海”。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吹响加快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号角后,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各地区也纷纷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落实办法,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均积极行动起来。为提高我国政府及各部门养老服务规划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需要有更多专业性智库参与,通过对我国养老服务业改革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从养老服务基础理论、模式创新、政策创制等角度探索建立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架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优先行动、路线图、保障措施等,从而为全国及各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研究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支撑。

 

二、加强我国智库在养老服务领域能力的意见建议

 

一是明确宗旨目标。以服务党和政府养老服务工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站在理论和实践、本土和国际的交汇点上,努力探索“大国养老、现代养老”的中国之路,打造养老领域的国际平台、资源中心、业界桥梁,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二是坚持总体布局。到2025年,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养老服务领域的专业化高端智库。聚焦研究养老领域的公共政策,力争通过3-5年建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设8-10家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养老智库。在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领导下,组织开展并积极承担国家级、大区域级、省市级、企业级养老服务业战略规划等工作,力争在养老服务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方面形成一批重要智力成果。

 

三是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全面发展高校/研究所智库、企业智库、民非智库等各类养老相关智库,实现其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发展。坚持以社会公益为导向,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价值,促进智库研究与社会公益事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整合优化社会资源。在打造高效能“内脑”的同时,积极整合利用开放合作的平台,联合各类支撑单位、合作机构、同业机构、专家团队等,组成强大的“外脑”,形成政府、实业界、学术界、企业家和专家群策群力、互惠多赢的养老事业发展“联合舰队”。

 

五是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强化与港澳台以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养老服务业发达地区和国家的交流合作,在养老服务涉及的规划设计、法规标准、金融创新、服务管理、人才教育、医养康复、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形成洋为中用的转化和再造机制。

 

六是强化理论研究。充分参考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设置若干养老研究中心、创新基地,开展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并将其作为试点创建中国特色“养老新型社会高端智库”的重要一环,力争通过这些研究中心/基地的设立、发展和壮大,不断提升“养老新型社会高端智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七是全面展现研究成果。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康养发展及养老规划的理论创新、先进经验、成功案例和最佳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及对康养发展提出的新需求进行科学化、系统性的战略分析和前瞻性分析,长期追踪并形成系列研究报告,通过递送信息专报、发布并出版有关研究报告和养老蓝皮书等方式全方位展现智库相关成果,从而为有关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科学依据。

 

八是探索丰富服务内容。积极为政府、企业、社会等提供养老规划、政策研究、标准体系、市场孵化、社会征信、养老技术、信息服务、专家人才、专业培训等多层次的高端智库服务,在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研究、养老机构发展规划和体系建设、养老设施评估评价、养老服务业与投融资平台建设、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先进养老技能引入与研发、养老市场培育等方面重点突破、多点开花。

 

三、我国智库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发展方向

 

一是打造一流的专业研究能力,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业研究与发展的参与度和影响力。紧抓党中央和国务院“放管服”改革、降税减费等契机,尤其是2019年将陆续开展的“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及新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东风”,坚持基础研究与养老规划并重、养老服务效能提高与消费市场提振同步的建设原则,强化“智库研究”与“智库产品转化”职能定位,多措并举增强智库队伍的研究能力,不断拓展商务和业务空间,扩大业内外影响力,奠定行业领先地位,提高智库发展可持续性。

 

二是构建一流的养老服务综合数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不断提高专业研究的精准度和资源整合及跨界能力。利用现有的各类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库,结合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和工具方法,逐步主导并建立起覆盖全国老年人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结构、性别、身体机能状态、经济水平等)、养老服务设施/企业基本情况(机构设施属性信息等)、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等养老服务综合数据库及数据共享平台,不断强化养老智库研究的精细化、数字化、模型化。通过中国养老蓝皮书等系列成果发布与国内国际交流协作,最终实现各类养老智库积极参与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目标。

 

三是创新一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智库建设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逐步建立智库合伙人制度,强化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吸引专业能力强的专家学者,包括国内外著名智库研究专家学者、知名智库机构重要成员及政府决策部门学者型官员,组建发展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探索社会组织人才评价、晋升、交流等创新机制,整合国内外智力资源,形成与政府机构官员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旋转门”制度,以及“内脑”“外脑”在重大课题研究中的网络化参与机制。同时配合国家战略开展研究、建言献策,强调发展形态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团队构成复合化、决策参与全程化,最终通过平台搭建、资源整合、成果产出等一系列实践,力促1-2家养老智库于2025年左右进入我国社会智库的前50名。

 

一所高校的退休教师们参加活动。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总之,我国智库要紧密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更加注重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社会话语融会贯通,更加注重立体化、个性化与精准化,不断为我国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和切实提高老年人福祉贡献智慧和力量。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