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上合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上合青岛峰会研讨系列之四(完)

2018年06月29日

导语:

上合青岛峰会圆满落幕,为开启上合组织发展新征程擘画了蓝图、注入了信心、凝聚了力量。6月13日,太和智库邀请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华社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与智库部分研究员,围绕上合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上合组织国家人文交流等议题举行座谈交流会。此前,我们已陆续将部分专家的发言全文发布,现将其他与会专家学者的观点和最新研究成果摘要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于洪君

 

 

实践已经证明,“上海精神”不仅指导原“上合五国”成功解决了边界和边境问题,还引导以五国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上合组织不断成长壮大,很快由一个区域性的新型合作机制发展成为对内具有很强凝聚力、对外具有很大感召力的大型国际交流平台。总体看,上合组织的优势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齐头并进,功效叠加;二是组织内合作与组织外合作协同推进,影响巨大;三是谋求地区和平发展与参与全球治理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上合组织扩员以后,唱衰、消极的论断少了,但也不应过度乐观,盲目夸大上合组织的作用和前景。

 

第一,要理性对待上合组织成员国不同的政策理念和发展思路,毕竟中国有自己的特色。要辩证思考上合组织的发展前景和路径,妥善处理成员国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差异,循序渐进地推进上合成长发展。

 

第二,要加大成员相互合作力度,但也要防止上合组织同盟化。这并不是说不要合纵连横,而是要在对外展现时稳妥起见,不要授人以柄,让外界认为中国要主导上合组织与西方对抗。

 

第三,要加强上合组织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但要防止上合组织军事化、华约化、北约化。同时,在关注全球事务、参与全球化进程和全球治理过程中,也要防止上合组织空泛化、G7化、G20化、虚拟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姜秉新

 

 

17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探索走出了一条新型区域性组织的合作之路,“上海精神”已经成为完善现行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推动国际关系合理化,反对强行输出价值观,主张文明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倡导实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一面旗帜。

 

不久前,兰德公司发布《建设可持续的国际秩序》报告,称“如果美国想要继续做全球领导者,有效运转的国际秩序不可或缺,没有这种秩序带来的利益和合法性,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将失去经济和战略可行性”。很显然,现行国际秩序正是美国维持霸权地位的重要支撑。客观而言,当前国际秩序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有诸多方面亟待改进。中国需依托上合组织,推动国际秩序进一步调整变革,使其更具包容性,更加开放、民主。

 

第一,要努力维护好“联合国宪章”精神、国际法准则,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权威,与西方某些国家对联合国安理会、多边机制“顺则用,不顺则弃”“强权即公理”的做法进行坚决斗争,发挥好现行国际秩序的作用。

 

第二,要增强上合组织的内部凝聚力,形成整体合力,针对重大国际地区事务发声表态,为维护和平稳定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第三,维持现行国际秩序的有效性和连贯性,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必要条件,但同时也需要对不甚合理的模式和理念进行完善修正,改革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国际秩序与游戏规则,加强上合组织塑造国际秩序与规则的能力。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贾建平

 

 

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有着一个共同的基础,即欧亚各国历史文化的交融、国土安全的守望和经贸发展的需求。当前,在上合组织各成员国面临经济发展振兴关键阶段,特别是世界正处于调整变革期,风险因素攀升的大背景下,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

 

第一,上合组织应继续深化经贸和产能合作,建立互利共赢机制。上合组织为确保有关国家贸易、投资、旅游、人文等各层次交流往来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特别是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等经贸金融便利举措,刺激了各国经济发展,扩大了贸易往来。未来,应以人民币结算为基础,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及衍生品)的应用范围和投资便利,建立合作共赢的协调机制,形成统一的监管共识,进一步深化投融资机制融合,促进贸易和投融资共同发展。

 

第二,要以数字经济新形态引领区域一体化。要充分利用中国在数字经济的优势资源,统筹考量数字生产要素流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系统三大要素,制定上合组织数字经济战略。数字经济的统一布局,将对上合组织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要增进人才交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教育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上合组织各国都很重视教育投资,并且在人才方面各具优势。要在现有留学生规划中,加大理工科学生的交流比例,把各国的单边优势变成上合组织的多边综合竞争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储备关键技术人才。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孙永福

 

 

过去17年,上合组织合作成效显著。一是贸易往来更加紧密。2017年,中国与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总额为2176亿美元,同比增长19%;2018年1至4月,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增幅达18%。二是投资与承包工程成果丰硕。截至2018年4月底,中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各类投资存量约为840亿美元,一大批公路、电站、管线工程成为区域示范性项目。三是互联互通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和中哈、中俄原油管道建成运营,中—吉—乌公路全线贯通,中欧班列常态化高效运行,上合组织区域内初步形成涵盖公路、铁路、油气和通信的基础设施网络。

 

未来,上合组织各成员国需要稳妥有序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有效抵御各种风险,稳步提升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一,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上海精神”注入新动能。“一带一路”已得到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上合组织经贸部长会议机制也促进各方经贸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二,继续推动上合组织凝聚共识,发出响亮的共同声音。以“一带一路”为引领,谋求共同发展,巩固多边贸易体制对于上合组织未来发展十分重要。印巴的加入为区域经济合作带来新血液和新动力。各方有望在加强中小微企业合作、发展服务贸易、促进电子商务、加强经济智库合作等方面达成更多共识。

 

第三,继续推动上合组织贸易便利化进程。要按照上合组织成立之初确定的“三步走”目标,通过实施简化海关程序等贸易便利化举措推动贸易额增长。应遵守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国家之间先行开展自贸区谈判,然后逐步扩大到整个区域。有关成员国也可从能源、交通等共同关心的领域入手,争取率先取得突破。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所长孙壮志

 

 

经过17年发展,上合组织各领域合作取得很大成就,在机制建设、文件签署、活动组织、平台打造等方面成果丰硕,展现出强大发展活力。青岛峰会,中国提出要倡导新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这与十九大提出的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一脉相承。上合组织成员国都面临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等繁重任务,未来上合组织需要进一步提升建设发展效能。

 

一是要更加注重合作性和法律性文件的协商签署,为进一步加强上合组织的内部建设,形成整体合力,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政策法律保障;二是要在论坛和会议活动的组织上加强统筹,更加聚焦,防止碎片化倾向;三是峰会的组织要围绕重大事项和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确定更加鲜明的主题;四是各方合作领域的拓展要更加突出重点,要对相关协议文件和项目落实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五是对外宣介应使用更加简单易懂和国际化的话语体系,并充分发挥好外媒作用,以使外界能够更好地理解接受;六是上合组织的人文交流合作要机制化,加强相应实体建设,在具体领域上要更加重视青年交流、公益服务、智库交流,并充分发挥民间社会团体的作用;七是在环保合作上要提升实效性,目前上合组织其他国家对这方面合作还处于观望状态,主要关心的是合作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上合研究室主任许涛

 

 

上合组织对中国有四大贡献:一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陷入困境时,为中国外交拓展出新的空间;二是使中国合情、合理、合法地参与到中亚的安全与发展事务当中;三是对维护中国西部稳定,特别是解决新疆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四是解决了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此次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新时代大国外交理念。

 

第一,用共同发展需求超越差异与分歧。克服分歧、求同存异、改善环境、和平发展,是重振“上海精神”的目的所在,也要求上合成员国要发出共同声音。印、巴加入后对上合组织的政治文化和组织精神尚需进一步理解和适应,应有的政治互信和合作默契还需在印、巴及两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逐渐建立。

 

第二,用新安全观推动安全合作升级换代。安全合作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的主要方向,也仍将是未来工作重心之一。上合组织扩员后,对地区安全的认知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在组织内形成新安全观共识,弥合印巴在反恐、去极端化中的认知差异,推动上合组织安全合作迈上新高度,将是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从改善共同发展环境入手参与全球治理。上合组织的成功在于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与威胁作为目标,成员国携手维护和拓展共同发展环境,打破了当前全球治理在共同价值、治理主体、规则制定上遇到的困境。尽管目前上合组织对全球治理的贡献还只是局部的,但可以预见,青岛峰会后上合组织将对国际社会探索全球治理道路提供更为有益的示范。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万成才

 

 

相对安全与经济合作,人文交流是上合组织国家合作的新领域,要想使之开展得更加富有成效,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根据上海精神,制定有序推进人文交流的规则。各方须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协商拟定人文交流的规则或细则,以确保能及时解决问题,使相关领域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要官民并进,广辟渠道途径,夯实社会基础。目前上合成员国的人文交流更多是在官方学者和政府部门之间展开,民间交流相对薄弱。未来应运用市场规则,进一步推动民间人文交流,发挥民间人士和组织机构的特色优长。

 

第三,要将多层次旅游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渠道。上合组织国家人口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但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相互旅游往来未形成规模。可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规划旅游路线,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按职业、年龄、季节等组织不同层次的旅游活动和项目。

 

第四,要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积极推动双边、多边人文交流合作。上合组织国家历史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性,应秉持求同存异、共商共建的原则,推进建立双边、多边人文交流合作机制,不求完全一致,但求完全自愿,推动人文交流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第五,要坚定推进上合组织国家人文交流的决心和信心,保持应有的耐心和恒心。人文交流的复杂性不容忽视,要细致做好各个环节工作,特别要在实现签证制度便利化的同时避免无序化,防止被“三股势力”和非法分子利用,确保稳妥安全。

 

新华社高级记者黄慧珠

 

 

政治安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是上合组织发展的三轮驱动,媒体合作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上合组织国家高层高度重视媒体交流,有关国家间的媒体交流合作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的发展趋势,为增进各国人文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其中,中国媒体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杜尚别峰会上提出“要加强上合组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媒体合作”,之后几乎每届上合元首理事会和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都会提及媒体的作用和任务,成员国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发展迅速,对上合组织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大。

 

当前,新媒体、多媒体蓬勃发展,西方媒体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相比之下,上合媒体发声小、影响力有限。建议:一是上合国家媒体需建设共同的信息空间、统一的合作机制和对外集体发声平台,以提升对外发声的整体合力和效能;二是要注重媒体合作的实效性。近年来上合有关国家媒体在加强交流合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举办了不少活动,签署了很多文件,但形式往往大于内容。未来应将提高活动成效与确保文件落实作为工作的重点;三是要加强调研,了解受众需求。目前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歪曲报道在上合有关国家是有市场和影响的,而中国媒体对外报道千篇一律,宣讲意味过浓,需要通过更多细致工作,用更多的事实和更吸引人的形式宣传报道好中国,消除误解;四是要紧跟潮流趋势,充分利用新媒体、多媒体传播上合声音,同时加强上合国家媒体在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