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稳操胜券,俄罗斯何去何从

2018年01月18日

导语:

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将迎来新一轮总统选举,普京能否高票顺利连任?俄未来局势走向如何?是否会调整对美国和中国的外交政策?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近日,太和智库邀请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国际系主任、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卢金博士,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现将卢金博士发言要点摘编刊发,以供参考。

 

 

主旨陈述:未来俄政治、经济形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一、普京胜选毫无悬念,未来执政团队有看头

1、经过多年稳扎稳打、苦心经营,普京的获选优势明显

 

普京拥有较高声望。近期民意调查显示,普京的支持率高达70%。普京的人气源于带领俄罗斯走出了“疯狂的九十年代”。与那时局势动荡,物质匮乏,民众怨声载道相比,普京执政十余年,实现了经济稳步增长,带来了繁荣与稳定,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在民众眼中,普京理性、务实、喜爱运动;他稳健的治国方针和偏于保守的价值观,符合俄多数民众的传统观念,贴近主流宗教价值观;其对内打击犯罪和腐败,对外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举措,得到民众的广泛赞誉。

 

竞选对手对普京不构成威胁。一方面,俄政府对媒体实施严格管理,禁止批评政府,严控反对派的各类激进宣传和示威活动,使得竞争对手难以有效行动,无处收获人气;另一方面,俄政府利用法律手段限制参选者,铲除政治异己,如普京的“头号对手”“反腐基金会”领导人纳瓦利内被指控有犯罪记录并被取消了参选资格;普京前政治恩师的女儿、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索布恰克,也声称作为“反对派人士”报名参选,但允许她参选的目的是为了拉“大选人气”,仅此而已。严格地说,俄选举委员会在报名参选阶段,就已阻绝了难以掌控的反对派人士参加总统大选。

 

2、竞选对手多为“伪参选者”

 

一些进入公众视野的总统候选人,都摆出一副“参选”姿态,其实都明知无望,仅参加“陪跑”而已,如俄联邦共产党推出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列宁集体农庄负责人格鲁济宁,公正俄罗斯党主席米罗诺夫,俄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亚博卢”党主席亚夫林斯基等。他们只是在言论上批判俄政府政策,真实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为自己的政党做宣传,这也在客观为普京加了分,证明总统选举的民主性和竞争性。从这次总统大选几位有影响的竞争者看,俄共推出的竞选人格鲁济宁是民族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拥护者,会得到怀念苏联的老一代选民的支持;米罗诺夫代表的是社会主义兼民族主义派系;日里诺夫斯基有反共产主义的激进民族主义倾向,吸引了持相同立场的选民群体关注和支持;“亚博卢”党领导人亚夫林斯基倡导理性的、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属于亲西方派,只得到大城市部分选民的支持。这一次值得关注的参选者还有“增长党”的竞选人鲍里斯·季托夫,他是总统保护企业家权利全权代表,参选目的是为了宣传其所谓的“增长战略”经济计划。

 

 

总理职位花落谁家是俄大选真正看点。普京胜选后,如果现行政策保持不变,梅德韦杰夫会继续留任;如果要加大经济改革力度,俄总统顾问、区域经济一体化专家格拉济耶夫就有可能出任总理;如果普京对金融领域实施更大程度的掌控,季托夫或总统经济顾问安德列·别洛乌索夫也有可能出任总理职务;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立场的前财政部长库德林,也有可能出任下一届俄政府总理。

 

3、普京将继续政治保守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相结合的治国之策

 

普京执政以来,政治上一直秉持保守主义,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此举虽然消除了叶利钦时期地方权力过大的问题,但也严重制约了联邦制应有的均衡发展。在经济上,普京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政策,通过扶持一批国有企业而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较快。但是由于近年来全球石油天然气价格下跌,俄国内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物价轮番上涨,投资环境恶化,加剧了俄经济萧条和腐败滋生。

 

普京胜选后,若要确保获得民意支持,就需要维持较高水平的社会福利政策,改革当前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僵化经济结构。普京的难处在于,身边围绕着一批安于现状、不想作为的官员,因此推行根本性、大范围的经济改革并非易事。普京未来六年任期的主要纠结在于:一方面,如果经济衰退导致民众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必将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轻率地改变现行政策,会破坏多年形成的稳定局面。

 

普京已连续执政十四年,其思维方式是集权主义的,当问题出现时习惯于从内部寻求解决方案,而不善于从外部寻找途径。普京未来六年任期里,不会出现政治、经济体制方面的根本变化,所有改革和变化都会建立在现有经济和政治体制基础上。

 

4、孤立主义和亲西方之路都不适合俄罗斯

 

当前俄社会中,存在着孤立主义和亲西方的两种危险势力,二者势均力敌。孤立主义的拥护者多为东正教选民,如祖国党、俄罗斯联邦工商党等,他们企图在斯大林主义和东正教旗帜下重建苏联,或称为大俄罗斯。作为政治家,普京非常理性和谨慎,他与统治集团中上述激进思想的拥护者保持着距离。但形势似乎仍在朝这一方向迈进。乌克兰危机时,民众爱国情绪高涨,实则是孤立主义和民族主义抬头,祖国党就是其中代表。持续的孤立和经济封锁,最终会扼杀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因为经济增长有赖于国际合作,否则将导致最有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人才被埋没或流失。俄东正教的民族主义情绪非但不会加强社会稳定,反而可能引爆这个多民族和多信仰的国家,并因此与西方世界关系更加严峻,与伊斯兰世界关系更加复杂。

 

 

当前,亲西方政策的拥护者,主要来自俄管理层和一些社会阶层,包括前总理盖达尔财政方针的追随者、一些获利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他们从小受西方媒体熏陶,不信任政府,主张保护人权,追求自由,认为遵从国家规则就会陷入斯大林主义。亲西方主义的危险性在于,他们与俄大多数民众立场对立。社会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俄民众不愿意俄与西方走得过近,认为西方对俄敌意明显。俄境内还有约8%-12%的穆斯林,他们更是激烈反对西方价值观。俄民众不反对市场经济,但却不支持经济自由主义。他们乐于接受家长制,因为这种制度会关心他们的福利和安全。亲西方主义若想在俄进一步扩大影响,只有借助于西方力量。就像西方在乌克兰的做法那样,但结果将会导致俄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发生内战。

 

二、俄不会以妥协为代价改善对美政策

1、美国误以为能轻易掌控俄罗斯

 

 

目前俄美关系正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低谷。美西方都将苏联解体看作是历史性胜利,出现了以福山为代表的“历史终结论”之说,认为苏联解体后不会再有意识形态之争,全世界都将沿着一个共同方向发展。美西方甚至都没有向俄罗斯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他们自认为俄罗斯的未来已尽在掌控之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战后美国专门设立了“马歇尔计划”,不仅把战败国(如德、日、意),甚至把战胜国(如法国)的发展,都纳入美国的综合规划。美国认为,二战的胜利是浴血奋斗的战果,但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必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认为已经把俄罗斯牢牢掌握在手中,然而这只小鸟竟然意外地飞走了,西方希望现在可以重新把它抓回手中。

 

2、俄追求平等大国地位,而美则致力于将其削弱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曾由衷希望同西方结成伙伴关系,建立平等而不是不平等的伙伴关系。平等的伙伴关系,意味着俄能够在国际上发声,并拥有平等的决策权。但是,俄的诉求并没有被采纳,甚至没有西方国家愿意和俄开展正式、严肃的对话。这最终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包括南斯拉夫的解体,对南联盟的轰炸等等。2008年格鲁吉亚危机时,很多问题还是可以调控的;但当西方决定最终将手伸向乌克兰时,俄的立场就变得非常强硬了。所以,俄同美等西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是有其深远根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对外政策中缺少平等,而俄是要追求平等的双边关系。要改善俄美关系,就需要美改变对外政策理念,或者俄改变立场,但两者都是不太可能的。

 

 

3、特朗普难以改变俄美关系停滞不前的现状

 

特朗普刚上台时,似乎出现过某种缓和俄美关系的趋势,外界认为他会在对俄关系上有所作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未出现这样的变化。首先,特朗普手中的权力受到诸多限制,真正拥有权力的恰恰是那些表面上输掉竞选的政治势力。他们需要找一只替罪羊来解释自己的失败,俄就是这只替罪羊。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只能选择巩固自己的地位,赌注就是牺牲对俄关系;其次,特朗普上台时政治经验非常少,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执政团队,而其老班底把俄看作是固有的敌对方,这也决定了其对外政策的基调。特朗普曾试图重新组建幕僚团队,包括启用后很快被免职的班农,但老派势力很快就把这个新人赶走了。就目前来看,寄希望于特朗普在对俄关系上做出根本性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普京总统多次强调要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俄可以在美愿意开展平等合作的领域同美进行合作;如果美方不愿意,俄也不会强迫。目前,俄美合作的领域屈指可数,仅限于叙利亚问题、反恐信息交换、宇航科技等。俄采取观望态度,等待来自美的信号,等待美确定愿与俄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但目前情况看,美国人对如何与俄合作的问题,自己心里也不清楚。因此,俄美关系的转型期可能会相当长,原因在于美本身没有平等对话的理念。俄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名誉主席卡拉甘诺夫(注:卢金博士的导师)将这一转型和停滞阶段称为“美国人对外政策的受教育期”,即美需要在单边之外,学会与人平等对话。

 

三、俄中友好基础牢固、前景光明,是双边关系的典范

1、俄中伙伴关系是“和而不同”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俄中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好阶段,正走向新的高度。苏联解体之后,出现了很多新的政治经济中心,首先是中国,还有一些新兴国家,如巴西、印度等,构成了一个新的多极世界。这些新的地缘政治中心并没有强大到可以单独抗衡美国,需要彼此间开展综合协调和互相帮助。而且,这些新的中心在文化、政治、历史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甚至有些国与国之间还有一定程度的对抗。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希望世界走向平等、多元。这些国家的对外政策体现了中国孔子倡导的“和而不同”,印度称之为“多元性的一体”,巴西称之为“独立的同外部世界对接”。这些国家对世界的看法有别于美国的一体化进程和所谓的普世价值。归根结底,俄中两国的走近,实际上代表着非西方观点的互相走近,这包括后来衍生出的中俄印三边关系,以及之后的金砖五国机制。

 

 

2、美国打压是俄中友好的助推剂,俄势必转向东方、转向中国

 

促使俄中两国走近的一个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意识形态化的对外政策——试图对中俄两国武断地施压。美国政府明知这一政策对已有害,但又不得不这么做。苏联解体是奉行意识形态化对外政策的极为鲜明例子。苏联当时举全国之力帮助兄弟国家发展,最后力不从心,自己解体。俄中都摒弃了过去输出意识形态的对外关系模式,而美恰恰在重复着这条老路。我在跟美国学界代表对话时,经常觉得面对的是苏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官僚分子。每当劝美国人不要向利比亚、叙利亚输出民主时,得到的回应与当年劝苏联官僚不要向安哥拉输出革命时是一模一样。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俄中两国关系的密切,俄别无选择,必须转向东方和亚洲,而首选就是中国,因为中国是俄在亚洲、在东方最大的合作伙伴。

 

3、俄期待与中国在“大欧亚合作伙伴关系”框架下加强合作

 

我希望中方学者关注“大欧亚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因为普京总统对此非常重视。最近几年,俄中签署了一系列巩固双边合作的文件,建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共同遴选合适的项目,制定相关的机制性文件,这是基于俄中两国合作伙伴关系深化所形成的国际多边互动和深度协作,其中涉及到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许多国际组织,但这是一种松散的伙伴关系。“大欧亚合作伙伴关系”的很多内容正在思考和制定当中,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比如涉及到对美政策方面,俄中之间还缺乏一些必要的协调等。俄期待与中国共同创立一个幅员辽阔的自由贸易区。2014年卢布大幅贬值后,俄更加重视自贸区的建立。俄深知,加快与中国经济联系的便利化、自由化进程,是俄经济走向振兴的重要一步。

 

问答环节:俄将坚持稳健平衡发展,扩大对华全方位合作

 

普京在未来的新任期中,面对内外压力,如振兴经济和增强民主等呼声,会不会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进行较大的变革?

 

普京未来不会进行激进式改革,仍会坚持稳步前进。俄历史上有过多次非常剧烈的转轨,但历史已经证明,剧烈的转轨加重了国家的灾难。普京之所以多年来保持很高的人气,是因为其竞选口号和施政方针都是非常稳健、平衡和理智的。如果没有外部巨大的变化,普京不会对未来政策做出大的调整。实际上,普京执政多年都没有做过根本性的政治制度改革。普京的纲领使得整个国家发展得比较缓慢,但反过来,如果俄采用反对派的那些建议,会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是不是灾难性的?这就是问题的复杂性。中国很好地解决了民族问题,维持了政治稳定与经济高速发展之间的互相促进与平衡。俄现在仅仅找到了稳定的钥匙,却不知如何去开启经济高速增长的航程。

 

俄2018年大选后,经济方面会有哪些变化?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经济发展是关键。普京深知,改变外部的政治环境相当困难,所以需要从内部找到一些可利用的杠杆和机制。在俄内部,有关经济发展方式的争论已持续很久,普京的顾问格拉济耶夫、库德林、季托夫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和道路。格拉济耶夫倾向于对内灵活但对外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类似于前苏联时期举全国之力的封闭经济发展道路。库德林更倾向于九十年代已经失败了的模式,比如说刺激汇率来寻求经济增长,当然也包括许多新策略,但总体来讲还是老一套。季托夫则更倾向于采取中国的发展模式,就是国家将资本投入到一些高科技、主导型、关键性领域。

 

这是普京面临的一个选择题,不单是思考选择谁做总理,而是思考未来俄将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选择谁担任总理,就意味着俄罗斯未来选择何种经济发展模式。预测总理仍旧会由梅德韦杰夫来担任。因为普京认为现有的体制和机制是完善的,经济出问题是因为某些领域的领导人能力不足,只需要更换这些岗位上的领导人,这套机制就会行之有效地继续运转。

 

如何看待俄当前经济形势,是否已经真正走出了经济危机?

 

俄已走出经济危机,正努力加强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俄经济在全面下滑后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停滞或者说发展速度缓慢。客观地说,经济紧张形势有所缓和,民众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普京所采取的谨慎稳健政策功不可没。未来,油价大幅下跌或者新一轮制裁可能性很小,俄应该不会遭遇严重经济危机。

 

多年以来,俄一直希望能够成为西方经济结构中的一环,俄目前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西方的压力。中国有独立自主运营的金融系统和网络安全体系,但俄没有,受到西方制裁后俄开始认识到这些体系独立的重要性。比如在莫斯科超市购物,用的卡是万事达或VISA,如果西方将这两个体系切断,连买菜都很困难。因此,俄现在也开始开发自己的银行结算系统,类似于中国的银联,叫和平系统。中国的移动支付高效、便捷,俄正积极与中国开展相关合作。

 

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发表了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俄罗斯、中国都被列为美国的对手,称作修正主义国家,如何看待这一用词?

 

不同政治语境下,修正主义的内涵截然不同。共产主义、修正主义的概念和特朗普的修正主义的概念是有区别的。特朗普所谈到的修正主义,是指俄中两国力图改变现有的国际关系格局。特朗普的逻辑是:从二战结束到冷战后,一直都是美国的世界观在引领并实际主导着世界格局的发展;而中俄则是现有体系的破坏者,试图分裂、削弱美的领导地位。

 

从另一角度看,现有国际体系是1943年雅尔塔会议之后形成的,包括联合国安理会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真正捍卫联合国和安理会威信的是中国和俄罗斯。从南斯拉夫解体、伊拉克战争、轰炸利比亚,尤其是承认科索沃的主权和独立,美国和西方完完全全违背了联合国的有关宪章,破坏了二战以来所建立的世界秩序。小布什上台以后,美认为自己的发展受到了联合国尤其是安理会的制约,因此绕过联合国安理会采取单边行动。在这种格局下,恰恰是美国成为了修正主义分子和体系的破坏者,他们想要改革和修正现有的世界格局,而中俄两国才是世界和平的捍卫者。

 

伊朗局势近期非常不稳定,怎么看待伊朗问题,俄在该问题上有何考虑和打算?

 

无论伊朗国内政局如何变化,维护长远的共同利益才是根本。十多年前伊朗的社会内部矛盾就非常尖锐,所有的社会阶层都对当时的政府深感不满。当时主要矛盾就是保守的伊朗政府同开放的伊朗社会之间的冲突。伊朗当时很像苏联末期,政府所颁布的限制和禁令非常多。比如,禁止听轻音乐,但社会上很多人都在听;规定女性出门要围头巾,但女性就把头巾尽量往后戴。政府必须要考虑民意,清楚民众需要什么,如果执政理念同社会和民众想法脱节,就必然会陷入困境。

 

伊朗国内的政治局势复杂,不确定性非常多。但无论伊朗政府由国内哪股势力支持,代表哪一个政治力量,俄罗斯和中国都希望成为伊朗的朋友。俄中两国在伊朗有很多利益,包括能源安全、战略安全、地缘政治等等。中俄两国在这方面有广泛的合作前景,因为都希望这一地区和平稳定。

 

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其实推而广之,在国际关系领域经常会遇到类似问题。以俄为例,可能同对方某一届政府关系密切,而下一届政府是反对派,就会带来一系列经济上的负面影响,包括俄的投资安全受到威胁等等。所以,需要跟执政党和所有的在野党都搞好关系,应该着眼于长远和未来。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