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至12月2日,李克强总理出访匈牙利,并出席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与中东欧16国政府首脑共商深化合作事宜。波兰是中东欧地区主要国家之一,在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中的地位作用十分重要。新华社驻中东欧资深记者周东耀先生从地缘经济与政治的角度,梳理分析了波兰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潜力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波兰,以及如何更好地在波兰拓展商业利益提供了重要参考。
波兰是中东欧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区性大国和最大经济体,与我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首倡国,也是唯一一个以创始成员身份加入亚投行的中东欧国家。波兰政府重视“一带一路”倡议,表示将会促进其国家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愿意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波兰是欧盟和北约重要成员国,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美、俄及其他欧洲大国所觊觎。波兰与这些国家关系错综复杂,这也是导致其国内形势多变的重要因素。
波兰地处俄罗斯和德国之间,北临波罗的海,既是欧洲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波兰是中东欧北部最重要的区域联结点和唯一一个陆海贯通国家。2016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里加纲要》着重指出:“欢迎并支持中国与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黑海地区中东欧国家开展‘三海港区合作’,在波兰设立中国-中东欧国家海事秘书处,推动三海重点港口合作,支持临港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开展港区相关铁路、公路、航道、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合作。”
波兰交通基础设施与西欧、捷克和匈牙利等国相比较为落后,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仍存在高速公路和优质公路比例低、铁路老化、海运和空运能力不足等问题,与经济快速发展和外商投资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陆路设施:公路运输是波兰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其重要城市之间主要依靠公路运输。波兰共有各类公路40余万公里,密度为90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两横一纵”的高速公路网全长近2000公里,是波兰陆路运输的主干线和大动脉。其中,横贯欧洲大陆的A2高速公路是波兰公路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东西欧的枢纽;南北走向的A1高速公路是连接波罗的海国家和中欧国家的交通走廊。波兰拥有汽车数量非常可观,近十年客运汽车数量增长了一倍,达到一千多万辆,即平均3.8人就有一辆。波兰公路运输市场完全自由化,公路运送旅客数量约占全国客运总量63%,公路货运量约占全国货运总量85%。国际货物流通中,公路运输量约占60%,其中主要来往于西欧与俄罗斯、乌克兰和中亚之间。但总体来说,波兰公路运输在欧洲仍属落后,高速公路密度约为45公里/百平方公里,远低于欧盟160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道路基础设施,尤其是高速和快速路网建设发展滞后,次质公路比例较高,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目前波兰铁路运营里程约1.9万公里,密度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其中,国有铁路1.15万公里,电气化率约62%。波兰铁路货运量偏低,仅占货运总量的12%左右,且其中70%为国内货运。但波兰铁路是全长5400公里的跨欧洲铁路运输网络(TEN-T)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共有四条国际铁路途经波兰,其中两条,一条从波兰的格但斯克港向南延伸至地中海;另一条从荷兰出发,经德国,横穿波兰至波罗的海三国;另两条分别经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连接亚洲各国,渝新欧、蓉欧等中欧铁路货运班列即使用这两条线路。波兰铁路技术落后,近一半时速不超过60公里,约三分之一的铁路线经常限速或停运,还有三分之一需要大修。
波兰首都华沙现有两条地铁线路,全长18公里。从19世纪末期开始修建的有轨电车是波兰城市交通的重要交通工具,华沙共有37条有轨电车线路,总里程120公里。克拉科夫、格但斯克、卡托维茨等城市也普遍使用有轨电车。
航空设施:波兰现有13个国际机场,其中12个为地区级空港,主要在华沙、克拉科夫、格但斯克、波兹南、卡托维茨等地。目前波兰全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约3000万人次,其中国际客运占85%。近年来,波兰对空港基础设施和航空地面设施进行了扩建和现代化改造,华沙机场启用了新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可达1000万人次。
航运设施:波兰拥有远洋货轮110多艘,主要港口有格但斯克、格丁尼亚、什切青等,格丁尼亚为北波罗的海最大集装箱港口,格但斯克是波罗的海最大石油中转码头之一,什切青为最大轮渡码头。波兰港口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进出港时间长,效率低,服务成本高,海港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招商引资。
最近几年,波兰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先后从欧盟援助资金中拨款约200亿欧元。2014—2020年,欧盟共计划拨给波兰820亿欧元,主要用于科研、公共交通和企业发展等方面建设。波兰在公路、港口、高铁、机场、工业园区、内河航运等方面需要大量投入,中国在这些方面有意愿、有资金、有技术,双方合作空间广阔。近年来在“16+1合作”框架下,中波合作发展迅速,已连续多年互为各自地区最大贸易伙伴,经贸结构具有较强互补性,目前双边贸易总额达172亿美元,占中国-中东欧贸易总额四分之一强。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将波兰视为理想的投资目的地,与波兰在采矿、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金融、航天、科技、农业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且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
波兰的国内外政治因素比较复杂,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斗争激烈。目前,波兰政坛主要有两大力量:一个是以图斯克为首的公民纲领党(下称“公民党”);一个是以雅·卡钦斯基为首的法律公正党(下称“法律党”)。公民党于2007—2015年执政,是波兰转轨后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属亲欧盟温和派。公民党执政时期,波兰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增长,是欧盟中唯一没有出现负增长、安然度过金融危机的国家,同时,波兰在欧盟的地位也不断上升,波兰前总理图斯克还成功当选欧洲理事会主席,并于2016年3月连任。法律党则反对波兰跟着欧盟政策随波逐流,强调应有更多主权。卡钦斯基被德、法等国媒体称为“疑欧派”,主张波兰应“有限度”融入欧洲;反对欧盟被德、法等大国主导,认为欧盟积累了大量问题,必须全面改革。法律党2015年选举获胜执政后,波兰与欧盟的分歧不断加深。但在外交上,两党都亲美反俄,只是程度不同。
对于欧盟难民政策,法律党持消极抵制态度,明确反对欧盟的难民安置计划。法律党上台后,波兰内政外交政策立即出现重大改变,如迅速通过了“旨在加强集权和缩减民主”的法规。法律党意识形态保守,坚持高举波兰传统价值大旗,与天主教关系深厚;执行以家庭为重心的社会福利政策,对有子女家庭实行补贴;降低退休年龄,提高外国银行税率。2016年初,波兰议会又通过新的《媒体法》,规定政府有权任命媒体机构高层领导。上述举措几乎同几年前匈牙利的做法如出一辙,引发西方强烈抨击,在波兰国内也引起巨大争议。2016年12月16日,法律党提出从2017年起“限制媒体对议会的报道”,大批反对党议员表示强烈反对,高举“媒体自由”标语,占据议长讲台数小时,上千名媒体人士和民众将议会大楼围得水泄不通,示威者与警察发生肢体冲突,次日波兰各大城市举行各种“民主游行”,这在波兰周边国家近年来极为罕见。
法律党上台后,波兰外交进一步倾向美国,积极支持以美国和北约为首的各类倡议与活动,包括在波兰部署反导系统,最近波兰又将接纳北约在波罗的海周边国家的约4000名驻军。2016年美国表示要在波兰等中东欧国家部署重型武器和部队,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均积极表态支持。波兰认为美国和北约是唯一能保护波兰安全和独立的力量,对历史上曾侵略过自己的俄罗斯和德国都保持警惕。2017年1月14日,美军第一批“大西洋决心行动”部队到达波兰,波兰政府在全国组织欢迎活动,波兰国防部长称这是“波兰梦想了几十年才完成的事情,美军的进驻让波兰不再孤军面对‘东方侵略者’”。波兰总理希德沃称,这“对整个欧洲和我们的共同防御而言都是重要的一天。”其他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家通常不会这样表态。但也有波兰民众认为,美军进驻会刺激俄罗斯,从而造成冲突升级,危及波兰安全。波兰在美有800多万侨民(一说有上千万),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有权有势,卡特政府国家安全顾问、著名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就是波兰裔。
由于地缘和历史等原因,波兰与俄罗斯关系一直不好,尤其是2010年4月波兰总统专机在俄罗斯卡廷坠毁,导致莱·卡钦斯基总统夫妇等90多人死亡。法律党直到现在还认为这是俄罗斯的阴谋。波兰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积极支持北约,参与北约对俄制裁,并认为俄罗斯是不稳定国家,欲恢复苏联时期的边界。
近年来,中波两国高层交往频繁,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人文交流方兴未艾。习主席2016年6月对波兰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2年后再次访问波兰。习主席同波兰总统杜达一致决定将中波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访问期间两国达成多项重要共识,同意加强各自发展战略对接,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尽早启动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项目;推动中波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扩大双方合作领域和成果;鼓励两国企业加大相互投资,拓展农业、金融、通信、环保、高技术、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合作,丰富双边关系内涵;巩固友好,全面推动人文领域交流合作。中波签署了《关于共同编制中波合作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以及有关信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产能、教育、文化、税务、质检、海关、航天等领域的双边合作文件。
两国元首还共同出席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仪式。目前已有20多条中国通往欧洲的“中欧班列”途经或抵达波兰,其中蓉欧铁路的终点就是波兰罗兹市,“蓉欧快铁”自2013年正式开通以来,中波双方交流日益频繁,四川省与罗兹省、成都市与罗兹市结成友好省市,波兰在成都设立总领馆,四川在波兰设立了代表处。“中欧班列”不仅发挥了货物运输的作用,也成为促进人文交流的纽带。
要充分发挥波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潜力,有效应对可能的风险挑战,就必须仔细研究波兰和欧盟的法规,以及波兰国内的政情、社情。几年前,中国企业曾因事前未做充分调研,盲目低价投标公路而导致利益受损,并造成不良影响。未来,中方在波兰拓展商业利益时,需进一步熟悉欧盟和波兰法规中的招标程序,并与波方保持密切沟通配合,以便在公开招标中争取有利时机;掌握欧盟和北约有关动向,包括援建波兰基建项目等情况,防止其因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而阻止甚至中断我方项目建设,这方面波兰比中东欧其他国家更为敏感;要防止欧盟和德、法等国家因招标失败对我产生不满,并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和防范处置预案;要聘请权威专家、律师对有关项目进行认真考察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设计、施工、监理、贷款、偿还等一系列方案,以确保万无一失。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