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微观天下(2017年第6期,总第6期)

2017年10月11日

导语:

太和智库从多个维度积极贡献智慧服务国家内外发展战略。根据网络阅读特点,我们创建“太和微观天下”栏目,在坚持原创为主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国外著名智库和专家学者动态,将有见地的观点、分析、判断和数据归纳整编成干货以飨读者。

 

 

特朗普联大“首秀”透美外交政策变化

 

综合美国《国家利益》和《华盛顿邮报》、奥地利《标准报》、西班牙《起义报》、路透社、德新社等外媒评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在联合国大会上的“首秀”,折射出美外交政策在多方利益博弈下正发生微妙变化。

 

一方面,特朗普仍一如既往地推行其“美国优先”理念。坚持民族主义和国家主权原则;强调不会试图在国境之外推行美国价值观或民主政府体制;信守竞选承诺,削减进入美国的难民数量,推行旅行禁令等。同时,在联合国问题上,要求联合国更高效,却明确表示美国不愿为此担领导之责。

 

对此,国际社会反应各异。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抨击特朗普“倒退性地强调民族国家……这样‘重新唤醒’国家无异于向欧盟宣战”。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说:“美国不会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给别国。这是很受欢迎的表态,我们已经很久没听到美国领导人这样表态了。”

 

 

然而另一方面,特朗普接下来勾勒出的却是要让美国深度参与全球事务的行动计划。他在联大发表强硬言论称,“如果美国被迫去保卫自己或盟友,我们将别无选择,只能把朝鲜彻底摧毁。”

 

这两种大相径庭的态度背后,究竟是哪些力量经过激烈博弈最终主宰了华盛顿的外交政策?奥巴马执政期间,华尔街、硅谷、五角大楼等和谐共存。但以原白宫首席战略顾问班农为代表的特朗普政府试图利用己方的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盟友替代那些全球化经济/军事精英,招致后者强力反击。随着班农的被排挤和辞职,失去左膀右臂的特朗普只能选择重建权力结构,向军事精英张开怀抱,内斗告一段落,全球化主义的“以色列优先”集团联手军方“三驾马车”掌控了大权。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特朗普看似自相矛盾的联大“首秀”演讲了。

 

朝鲜发展核导的原因与严重后果

 

美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近日发表研究报告《破坏东北亚稳定——朝鲜核导的真正影响》,分析了朝鲜发展核导的两大原因、可能后果以及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

 

朝鲜发展核导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常规作战实力有限。单枚常规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并不具备战略意义上的杀伤力。这在曾经的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都已得到印证。朝鲜大部分常规武器老化或过时,加之基础设施跟不上,一旦面对美国精确打击、隐形技术、防空反制武器配合航母战斗群和巡航导弹的全方位攻击,结果可想而知。二是“中国牌”越来越难打。中国不再是一个弱国,已拥有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军事力量。虽然,中国仍然需要朝鲜作为一个“缓冲带”,但金正恩的行为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金必须意识到,中国希望朝鲜走其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顽固坚持冷战时期的强硬路线。中国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韩国对中国更重要,朝鲜则已成为沉重且麻烦的负担。朝鲜能给予中国的,只是一种地缘政治上的缓冲,但朝鲜打着共产主义幌子实行世袭独裁统治,这种缓冲作用已大打折扣。

 

 

基于上述原因,金正恩决定发展核导。一旦拥有核导,战争成本将变得无比巨大,届时美、日、韩随时都有可能遭受核打击,其威力将是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的数百倍。与此同时,朝鲜也可利用核导要挟中国给予其想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于朝鲜的行为,采取预防式打击是美国可能的选项。但是,对于打击的精度、范围、开启时间窗口和持续跨度,甚至连五角大楼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心中没底。

 

所以,目前来看最有可能的是不实施打击。但若如此,不出五年,朝鲜将完成眼下正在推进的固体燃料导弹研发项目,研制出足够多的核导弹并得到完全试验,其快速发射和机动能力、射程及精度都将大幅提升,韩、日乃至美国的诸多城市都将被纳入打击范围之内。朝鲜或将步巴基斯坦后尘,部署战术和战区级核武器。

 

届时,美国仅靠常规导弹防御和延伸威慑将明显不够,必须出台具体政策承诺对盟友的核保障。美国将会解除与韩国的核禁止协定,并在韩国境内重新部署核武。对日本亦是如此。而中国势必会做出反应,加入核军备竞赛,其与美日韩的关系将全面趋于紧张。美俄间的核力量平衡也会受到冲击,竞争将扩散至网络战、生化战等领域。与这些后果相比,今天朝鲜的威胁只能说是初露端倪。

 

兰德建议美助西太盟国发展A2/AD力量

 

美智库兰德公司近发表研究报告《陆基多域反介入/区域拒止力量在威慑与击退敌入侵方面可发挥何种作用》,认为针对中国的威胁,美应在西太地区支持盟国建立陆基多域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力量。

 

为对抗敌方进攻,传统的方式是盟国在本地区建立基地,然后部署从美国投送过来的海陆空力量。这在伊拉克战争中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在对抗强敌时可能难以奏效。因此,美应支持盟国发展一支由反舰、防空和地对地打击力量构成的联合部队,即陆基多域反介入/区域拒止力量。如此一来,防御的主要职责将转移至盟国,美军便具有更灵活的选项来应对威胁。该系统与固定设施相比具有分散、隐蔽和可转移的特点,生存能力更强,对盟国而言,既能有效达到防卫效果,经济上又可承受。

 

 

陆基多域反介入/区域拒止力量由三种关键能力构成:

 

一是反舰能力。包括:海岸战术防御,用以击退敌两栖登陆;海上封锁,拒止敌海上力量在广阔区域作战;以及对特定港口封锁等。

 

二是地对地远程打击能力。用以打击敌反舰导弹系统、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海空军基地。现主要装备有: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和制导型火箭弹。

 

三是近程防空和巡航导弹防御能力。鉴于中国在巡航导弹上的高投入,西太地区对防空和巡航导弹防御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美陆军目前正在研发的“间接火力防护能力-增量2”(IFPC-2), 其发射器更轻、更易运输,携弹量更大,为盟国实施自我防御提供了一种更具进攻性的选择。

 

报告建议,美陆军应先行组建一个多域火力样板营来发展、验证和演练上述反介入/区域拒止概念。待初始方案成熟后,再与盟国共同构建合成力量。

 

中非关系发展的成就及机遇挑战

 

埃塞俄比亚学者Gedion长期跟踪非洲发展及中非关系,他认为,中非关系对非洲发展至关重要,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非洲大陆在过去二十年间(1998-2016)取得了可喜的发展,GDP年均增速达4.2%,被称为“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在崛起的大洲”。这与15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其封面上将非洲定义为“无望的大陆”形成鲜明对比。非洲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建立起了多元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

 

中非关系涉及中非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发展援助。中国在非洲耕耘的广度和深度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贸易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双边贸易额由1980年的10亿美元激增至2013年的2250亿美元。

 

同时,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保持着40%的年增长率,2015年达350亿美元。截止2017年6月,有超过1万家中资企业在非洲运营。中国还在非洲设立了7个经贸合作区。

 

中国对非发展援助也在不断快速增长。2000至2014年,中国累计向非洲提供援助贷款863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出口银行就贡献了630亿美元,仅次于世界银行。

 

 

在2015年南非举办的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承诺出资600亿美元成立发展基金,以多种形式援助非洲。同时,中非关系上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制定了2016-2018十大合作计划。此外,中国于2014年筹建亚投行,初始认缴资本500亿美元,后又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共同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初始资金达1000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非洲面临的机遇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出口免关税、引进投资、发展人力资源和创造就业等。

 

而中国的机遇除了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外,还能从政治和外交上受益,从而助力中国成为地区和全球大国。

 

中非双边关系中的挑战有:多数非洲国家的贸易赤字;中方投资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和国家;非洲国家战略思维不足等。

 

由此建议非洲国家:一是在宏观战略上,出台国家级规划以保证由中国等出资或承建的大型项目得到落实,并在国家、大区域乃至整个非洲层面推出积极主动的战略引入金砖国家发展援助;二是在具体发展上,要促进生产和出口多元化,提高出口竞争力与收益,提高生产力,完成技术升级,通过就业和增加收入来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同时,建议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放开对非发展援助,增加融资透明度,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强与非洲的合作。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