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液体”的权力场——透视中国劝酒文化

2015年08月31日
编者按: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特色,但劝酒文化的兴起和变异,酒演变为“政治液体”,酒桌变成了“权力场”,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严诤先生撰写的这篇酒文化时评,针砭时弊,痛斥官场“酒文化”,希望对诸位有所启发。文中观点不代表太和智库官方立场。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寻亲访友之余,兴浓处难免推杯换盏。酒场,是每个成年人都曾遭遇的难关,今天的话题就从酒场文化说起。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酒的历史和人的历史一样久远。汉字还没成型前,咱中华老祖先就掌握了酿酒术。历代典籍与诗词歌赋中都不乏饮酒的记载,可以说酒文化已深深烙入中国人的血脉,更成全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千古佳话。酒文化在中国千百年来相沿不衰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满足了口腹之欲,而且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起到了朝堂之上起不到的作用。小到温酒斩华雄,大到杯酒释兵权,都与酒有着密切的关联,更涌现出酒池肉林纵情声色而误国的皇帝,可见酒文化之于历史和政治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酒文化与饮食文化其实并没有关系。从周朝起酒文化就成了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与祭祀、庆典等礼仪紧密结合,是属于皇家与当权者的上层文化。酒在当时是由国家政权垄断的奢侈品,是稀缺资源。饮酒礼仪的庄严,形式的高雅,场面的庄重,都成了政治的道具。从保留至今的酒器文物可以看出,形状大小无不象征着权威,有着严格的规制,以恢宏的场面诠释这皇权的合法性,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随着酿酒技术的发展和酒的大量生产,酒文化的传播伴生出了“劝酒”文化,饮酒也逐渐从政治功能扩展到社交功能,宴会上的觥筹交错既是社交活动,也是政治活动。唐朝的宴会能从早吃到晚,发展至清朝,宴会更玩起了流水席,持续三四天都常见。早期的劝酒风气估计就是打这儿起源的,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话题总要聊完,歌舞终须停歇,干喝颇为无趣,于是便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技巧。而酒文化与劝酒文化,也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得以传承并在今日“发扬光大。”

劝酒本身是一种礼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变质成与利益相关的工具,不喝酒就是不给面子,喝了不回敬也是不懂规矩。酒桌文化演变成了强制与胁迫,并蔓延到了神州各地。当代的酒文化是古代政治文化演化过来的,有着政治强制性的阴影。这是中国酒文化与其他国家酒文化最根本的区别。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原本是个好东西,然而在盛行的官场酒文化之下,却变成“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衍生出酒桌潜规则也就不足为怪,俗谚云:“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商量;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我放心。”有干部称:“不敬领导酒,他说你不尊敬他;同事敬酒你不喝,他说你瞧不起他;下级敬酒你不喝,他说你摆架子,不和群众打成一片”。于是乎,迎来送往以酒助兴,请客吃饭以酒显赫,结交办事以酒为媒,酒消费成为礼尚往来的必不可少的感情投资。透过酒杯,我们能看到一个更加原生态的真实官场。在这中间,酒只是一个载体而已。

 

 

政治潜规则告诉我们,人要时刻守规矩,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可乱说话,不可乱做事,不可乱动,不可乱想。“规矩”与“礼仪”的背后是不平等,是专制权威。所以,在喝酒的过程中,如果有权力、地位不对等的关系,就会有强制性的劝酒或逼酒。对位高者而言,这是彰显权力的机会,对位卑者来说,不喝就是不懂规矩。社会上还流行这样一句话“朋友是生产力,关系是效益。”官员们常常用人情网络来削减生疏,用关系来平衡法规,以人情为社会能量的核心。“公事得按私事办,合理先得要合情”。在人情的消费中,酒精助长了这种联结。永远旺盛的“公款吃喝”,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人情与关系情结的恒久发作。


 

 

中国人干什么事都喜欢讲个规矩,这样可以更好的体现强者的意志,体现尊卑强弱。在这个规矩盛行的时代,你不尊重别人的地位与权威,那就是不给别人面子。面子是典型的权力产物。这种权力可以是政治权力,也可以是隐形的权力,所有不对等的关系,都会产生面子。所有不对等的敬酒、劝酒、逼酒都是潜在的权力在起作用。这种观念深入社会所有的阶层,内化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即便是国际化的今天,这种文化性格也依然在中国血脉深处,时刻发挥着巨大的威力。记得刚刚懂事的时候,家中的长辈就开始对小辈灌输酒桌礼仪,敬酒要怎么敬,壶嘴的朝向,酒满心诚等等。乖乖学习不但可以获得长辈的嘉许,且能分得鸡腿一只,孩子受教时便虔诚无比。待到长大进入社会,不试不知道,一试真奇妙。原来长辈教诲的酒文化果真派得大用!于是乎,下一辈的孩童又坐上了饭桌来倾耳聆听、言传身教。


 


 

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重亲情,重友情,重关系,重面子。在中国,不一定什么事都可以摊到桌面上来说,但酒桌除外。酒充当了关系运作的润滑剂,喝酒是编织关系网的最重要方式。酒桌适宜神交、社交、私交。你可以不懂普通话、你也可以没文化,会喝就行。酒桌上不认识人没关系,缺乏共同语言也不要紧,酒量甚至也无所谓,只要你自己先进入状态就足够了。中国的酒桌文化这些年并没有进化多少,还是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一个培养独裁者和奴才的实习场。领导的座次是不可以排错的,错了后果很严重,当然领导们身经百战,你就算没有明确安排座次他们也会按约定俗成的规则自行找到恰当的位置。居高位者不吃第一筷,小弟们是万难不敢吃的。群众们一般是不能提前敬酒的,因为这代表了权力,得等副职、中层们表过忠心后,群众才可以唱颂歌。有不懂规矩的越过前面的先表了忠心,那就会被归类为野心家,必须群防群治。酒桌文化就是官场文化的一个侧面,这种环境只会产生霸气十足刚愎自用的主子以及阿谀献媚,奴颜卑膝的奴才,产生公仆的可能性那是痴人说梦。

 

劝酒既然成了习俗,人们也就习惯了,习惯了就成为社会规则,进而成了热情的表征。很多人即便是不能喝,碍于所谓的习俗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整个社会风气因为这种敬酒、劝酒的习俗,搞得乌烟瘴气。为了混迹这些酒场,中国人练就了虚伪、阴险、狡诈的应对手段,做出了很多极为庸俗的行为。很多人牺牲自己的健康,以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原本简单的人际交往,因为特殊的酒文化搞得烂俗而叵测。许多地方更发生干部饮酒致死事件,再次暴露出官场酒桌陋习积重难返,干部队伍建设任重道远。2012年12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12月下旬中央军委颁发了第二个文件——《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中国官场的“酒文化”,正在遭遇一场最激烈的变革。但只要酒的“政治液体”身份还在,酒桌的“权力场”还未消除,敬酒劝酒的陋习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