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陌路,谁主沉浮?

2015年11月24日
编者按:中日关系复杂多变,领土争议、历史问题、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等不稳定因素将持续演进,东北亚合作与中日关系互动显现严峻态势,塑造地区海上安全秩序困难重重。对于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和推进,日本不可避免地奉行抵制战略,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从各个层面进行干扰和抵制。对此,我宜深度剖析,积极应对。请看太和智库研究员赵婧如何厘清迷局。
 

日本对华战略焦虑长期化,呈现新特征

 

中国的崛起造成了日本对华战略焦虑的上升,进而深度影响日本对华外交、安全与战略选择。随着中日两国实力对比的不断变化,以及中日两国国内政治与国际战略格局深入调整,中日关系将会出现一些新特征。

 

一、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威胁中国及亚太安全。2015年4月27日,美日国防部长、外长会谈后,公布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其核心是建立更加强大牢不可破的全球性美日军事一体化同盟。美国承诺使用包括核武器及一切常规武器在内的军事力量保障日本“绝对安全”,日本承诺在解除集体自卫权限制后,全力支持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并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美国务卿克里称之为日美关系“划时代”的变革,“历史性”的转折点。据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在与美日关系紧密的“第三国”遭到武力攻击时,允许美日共同应对予以援助。这为美日合力进一步拉拢菲律宾、越南等国,组成美日韩澳菲越等“准军事同盟”极为有利,东海、南海形势将平添更多变数。
 

 

二、中日关系将走向长期对抗。自2010年以来,在中国GDP 超过日本、中日钓鱼岛冲突不断升级、日本国内政治急剧右倾化这三大背景下,中日关系严重恶化并走向战略对立,在近期难以出现重大转折。中日两国当前的结构性矛盾和历史性矛盾交织,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观。无论是中国崛起、日本相对下降的结构性变化,还是日本无视历史罪行对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挑衅和伤害,相关矛盾都会长期存在。

 


 

三、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影响力有所下降。一方面,美国和许多区域国家放纵日本“重新武装”,现有的国际体系对日本的制衡因素降到了最低点;另一方面,日本的战略主动性不断加强,其“以国内社会动员为基础、以经济和军事能力升级为导向、以强化日美同盟合作为基础、以牺牲宪政主义为代价,谋求国家正常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的战略图谋不断加速。因此,尽管美国仍将在中日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但其影响力将会持续下降。“搞定美国,就是搞定日本”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四、日本以中国为假想敌、争夺亚洲主导权的举动将愈演愈烈。中国正在稳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对外战略更趋主动、积极。“上合组织的强化”、“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快速推进、“亚投行”的建立等重大战略取措层层递进,客观上导致中国在亚洲事务中的份量越来越重。而日本不愿承认、不能面对中国的崛起,战略焦虑进一步加剧,“中国威胁论”呈现“全民化”发展趋势,中日之间在亚洲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面对中国“一路一带”战略中的亚投行、南海问题、湄公河、东盟等事务,日本加大对东南亚域内国家合作力度,正在成为中国战略的搅局者。

 


 

五、中日民间对抗风险有加剧的趋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和“走向世界”热潮的启动,中国民众体现出更加深厚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而日本近年来不断走出冷战时期被压抑的国家意识,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显著复苏,中日之间民族主义情绪正在产生激烈碰撞。日本右翼势力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自以为是、依然充满日本优越论的“日本式判断”。日本媒体对中国大量的负面报道,右翼势力对中国的刻意指责和中伤及中日关系中常常出现的争议和煽动性事件,都大大增加了中日民间对抗的风险。

 


(中日关系冷暖图)

 

日本对中国主张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战略抵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拥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视中国为其首要战略对手,其以外向型、进攻性为突出特点的海权战略将对我国“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成严重威胁和重大挑战。

 

一、日本利用海洋实力全面遏制中国海洋战略,压缩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空间。当前,日本已经明显突破“专守防卫”原则,转变为“主动应对、动态威慑”,全面加强对中国的防范,在一些争端上倾向于采取强硬对抗措施。日本海权战略是以美日同盟为基础,建立一支具有强大进攻性的远洋型海上军事力量,同时联合具有相同价值观的海洋国家,建立一套安全保障体系。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亚洲乃至世界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之一,其海洋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都优于中国,而且又拥有冷战时期已形成的岛链包围的“地利”,易于在海洋方向形成遏制打压中国的态势,进而压缩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空间。
 


 

二、利用地缘优势,威胁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通道安全。日本在阻止中国推行“海洋战略”、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方面,处于地缘关键位置。中国进入海洋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向北要经过日本与韩国之间的朝鲜海峡;二是向东或折向南要经过日本九州与大隅群岛之间的大隅海峡,或者日本琉球群岛与宫岛之间的宫古水道;三是向南或折向西要经过菲律宾与台湾岛之间的巴士海峡,菲律宾群岛之间的巴林塘海峡,印度尼西亚群岛之间的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马六甲海峡。这三个方向都在日美主导的防卫体系之中,我国要进入太平洋或者印度洋,要从近海走向“深蓝”,就必须打破日本等周边国家的包围。因此,我国公海和国际水道自由航行必然面临严峻的安全威胁,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通道安全建设存在较大的战略压力和困境。

 

三、在关键国家和地区重点破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布局。安倍政府在外交领域表现异常活跃,频繁出访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途重要国家和地区,如东盟、中东、非洲等地。通过大规模经济援助,与中国争夺对该地区影响力,抨击中国政策,大肆“挖中国墙脚”,破坏我战略布局。

 

东盟。安培政府视东盟为日本外交的重中之重。安倍成为首位访问过东盟全部10 个成员国的日本在任首相。安倍刻意渲染中日岛屿争端、中国军力增长和对周边国家的威胁,通过提供资金援助、装备和技术支持等方式来寻求他国支持。安倍妄称中国将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试图就“海空安全”与东盟达成共识,加强抗衡和围堵中国的力量。特别是日本与东盟部分成员国签订“物品劳务相互提供协定”,该协定表面上主要应用于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但日本可随时扩大协定范围,军事介入东盟地区事务。此外,日本特别加强了与菲律宾、新加坡的合作,企图深度介入南海争端、控制马六甲海峡,进一步提升日本在该地区的军事外交影响力,牵制中国在南海的活动。
 


(日本首相安倍与东盟首脑拍合影)

 

南亚。安倍积极发展与南亚地区其他国家的关系,以经济和安保为战略支点,拉拢南亚地区国家,通过与南亚国家的合作提高日本在南亚地区的存在感,在印度洋周边国家地区牵制中国。一是印度,日本希望与印度建立一种“准同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承诺全面升级两国经济、军事战略合作关系。强化了与印度之间的防卫交流,向印度增派防卫常驻官至海陆空3名。日本将为印度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贷款500亿日元(约合4.8亿美元),同时承诺将对印度投资3.5万亿日元用于公共和私人领域投融资。二是斯里兰卡,日本与斯里兰卡将在印度洋周边海域加强海上安全保障合作,提供巡逻船、帮助该国强化其海上警备能力。日本政府向斯里兰卡提供411亿日元(约合4.3亿美元)贷款,用于该国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灾工作。三是孟加拉,日本将在今后5年内对该国实施最多6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7亿元)的经济援助。

 

中东。安培政府发力中东外交,积极介入中东事务。如2015年1月,日本为中东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25亿美元新援助。虽然安倍中东外交的首要目的是能源安全,其主要合作国家几乎都是海合会的成员国,实则暗含削弱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的战略意图。日本与中东产油大国加强合作,不仅能够确保能源供应,提升日本的国际空间,还能获得与中国谈判能源进口问题的更多筹码。

 

非洲。安培政府视非洲为其外交突破口,称“非洲是日本的边疆之地”。安倍的主要目标是扩大海上安全保障合作、参与非常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获取非洲的发电厂和道路、铁路、港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订单。在非洲,日本全面抹黑中国,声称要让非洲懂得日本的支援和中国支援的不同,让非洲人认为中国最终是为了他们沉睡的资源,而日本是为了非洲未来的发展。日本的一系列动作清晰地表明其主要战略目的是与已经先行投资非洲的中国进行全方面的对抗,破坏中国与非洲的良好合作关系。

 

多管齐下,重构中日关系,力争将日本纳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框架之下

 

一、突破中日关系旧有体制框架,打造新型中日关系构架机制。

由于复杂的国内外因素,中日关系正在发生急剧变化,“斗而不破”成为中日关系最主要的特征。为防止中日关系破裂,争取中日双方不斗不破,需要寻找超越“72年体制”、深化“2006 年体制”的替代体制,构建从中日“友好”转向中日“利益双赢”的理性新型关系。首先,在“2006 年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明确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在稳定周边与推动多极化之间把握平衡,全面推进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第二,强调双方国家利益的同时,追求共同的地区利益。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安全领域、文化领域存在诸多共同利益,在对待环境保护、海上通道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上有共同利益点。第三,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框架和理念下,扩大中日海洋合作的共同利益,有效管控海洋领土争端的消极影响。

 

二、增强对日海洋斗争的谋略性,提升对日本海上生命线的有效反制能力。我与日本的海洋博弈已呈现长期性、持久化的趋势。对日应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始终保持对日战略力量平衡,并打造一支能在必要的时候切断日本的“海上生命线”的可靠力量,争取主动权。我应加快研制、发展和装备能对日本的重要航道、港口以及能源、军事设施等战略要点进行有效覆盖打击的中、远程导弹和其它“杀手锏”武器,确保对日形成全面、强大和可靠的军事威慑力。

 

三、加强合作,将日本吸入我“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框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要形成大国良性互动,促进彼此共同利益,打造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我宜对日本“引进落空”,将日本吸纳入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架构中,充分发挥日本的主动性,实现共赢。

 

中日之间存在海洋领土争端零和博弈危险的海洋安全困境,但在海洋经济科技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以及海上通道安全领域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例如,在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方面,日美等国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做法,与日本、新加坡等国可以在港区对接、口岸互通、信息共享、运输业、仓储业、船舶和货运代理方面深度合作;在海洋科技合作方面,在深海开发和极地考察上,我国应深化与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开展国际海底区域勘查,发展深海技术及其延伸,培育深海产业发展等。

 

四、寻求中美在对日政策方面的共识,以拓展我国的海洋战略空间,缓解日本对中国施加的战略压力。近年来,美国虽对日本军事力量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协助和支持,但美国的真实目的是借武装日本来维护美国自己的霸权利益,美国需要的是在其战略利益框架内的日本,而不是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且独立性不断增强的日本。因此,对于美国近期发布的《美日防卫合作指针》,我在高度警惕的同时,应充分运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与融合理念,通过正规与民间的渠道,迅速向美国传递日本独立性及其全球危害性的事实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有效激发起美国,乃至全世界对日本的战略性防范,并通过战略性课题研究等形式,与美国一道构筑对日本的战略性防范体系,以期共同牵制和防范日本的战略图谋。
 


 

参考文献:

 

[1]. 杨伯江,“中国中日关系研究综述”,日本学刊,2015年增刊。

[2].谷源洋,“大国汇聚亚洲与经略周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认知与建议”,东南亚纵横,2015年第1期.

[3].江瑞平,“东亚合作与中日关系的互动:困局与对策”,外交评论,2014年第5期。

[4]. 朱锋,“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与中日关系”,日本学刊,2014年第6期。

[5]. 陈伟光,“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联动”,国际经贸探索,2015年第31卷第3期。

[6]. 李向阳,“论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元化合作机制”,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11期。

[7]. 杨晓杰,“试析影响我国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日本因素”。

[8]. 刘思伟,“印日安全合作及对亚太地区安全态势的影响”,南亚研究季刊,2015年第1期。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