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青年文明对话论坛札记

2016年09月26日

导语:

9月20-23日,备受瞩目的“亚洲青年文明对话论坛”在中国成都召开。在会议中,来自亚太地区46个国家的近两百名青年精英代表就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间理解互信、促进社会融入与和谐等议题展开了积极讨论,并形成了《亚洲青年之声——亚洲青年文明对话论坛建议》。该份建议最终将作为本次论坛的纲领性文件,提交给即将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届青年论坛,为推动全球文明对话、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太和智库作为支持单位之一,与完美世界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全球青年领袖实验室、北京汉今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一起,共同助力全球青年文明对话论坛。

 

下面,请跟随我们的镜头和现场札记,看看亚太地区的青年才俊们,聆听他们的真知灼见,见证他们的一腔热情。

 

图解:一分钟带你了解亚洲青年文明对话论坛

绘图:完美正能量

 

 

嘉宾寄语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郝平,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公室主任欧敏行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协会联合会主席班纳贾博士,成都市政府资政杨伟,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完美世界首席执行官萧泓等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致辞。

 

 

郝平副部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希望参会青年代表们以欣赏、互鉴、共享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亚洲,看待彼此,以开创性的思维和敢于担当的勇气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主持开幕式。

 

 

李言荣校长则表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希望大家能够以参加此次论坛为契机,共同承担起建设公平、包容、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责任。”

 

 

萧泓在开幕致辞中更是用“交流”、“希望”、“责任”三个关键词对与会青年给予厚望。“期望全球青年跨越鸿沟,用平等、尊重和爱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给世界带来新的希望”,“也能肩负起未来各文明和谐共生、平衡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青年演说家”飙口才:Tanzila Khan&李楠

 

 

Tanzila Khan是逆袭的代名词,坐在轮椅上却演绎出精彩人生。16岁时,她写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墨西哥故事》,并且用写小说赚来的钱救助巴基斯坦地震灾民。她还致力于教育、创业和残疾人权利等事业。

 

她告诉大家,年轻不是年龄,更是心态,轮椅上的生活让她学会斗争。她强调创新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企业家精神、经济独立让解决问题成为可能,主人翁意识让人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同时,永远不要低估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李楠是汉今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PR总监,作为一名在纽约学习和生活了6年的中国人,她深受美国多元文化影响,深知文化交流对青年学者的重要性。李楠说,在美国留学期间,她深受文化差异的震撼,进而认识到不能因为自己的认知或经验而随意评论其他文化。

 

因此,回国后李楠加入了汉今国际,与许多国际机构建立了合作,并利用贸易、交流、对话与合作成功将许多优秀国际文化主题引入中国大陆,以此增进中国和外国人民对商业和文化交流的理解,从而为地区和平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金句集锦:

 

Sahai教授:你就是行走在地球上的神

 

 

论坛的第二天,来自各国的学者和代表跟大家分享了他们精彩的经历和深沉的思考。

 

开场的 Sachchidanand Sahai教授来自于Magadh大学,是柬埔寨王室的顾问。这位老先生的开场白引发了全场的笑声:“主席开始让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想说我是你们中最年轻的一位,我的头发是染白的。”这位睿智的老者看着会场里各不相同的面孔说,这不仅是物理的多样性也是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以他的经历告诉大家要去欣赏和享受多样性,就像我们享受美食一样,因为这才是和平的基石。他结合自己的信仰告诉年轻人:你就是地球上行走的神,你要去确定自己生存的意义。

 

Mark :我们为12576个家庭每家安装了一盏灯,但离我们的目标还有987424盏

 

 

演讲人Mark Lozano来自菲律宾,2010年年仅16岁的他与两个合伙人:一个美国人、一个加拿大人,共同创办了非营利组织“百万明灯菲律宾”(OML PH)。

 

Mark和他的组织在那些遭受台风袭击的区域和交通不便的地方为人们提供太阳能照明。还为那些地方的人们建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农庄,在经济上帮助他们,并在当地建立小学。志愿者们去那里教学,希望给他人的生活带来好的影响。慢慢的,他有了200名志愿者,还有很多菲律宾本地人也在帮助他和他的组织。

 

1,000,000,这个数字是他们计划安装的灯的数量,一些家庭原本幽暗的夜晚变得光明,大家围坐在灯下聊天,生活的改变让他们展现笑容。已经有12576个家庭受益于此,他们还在继续努力,离他们的目标还有987,424盏灯。

 

Mark在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大家为什么坐在这里?当你知道了这点,就能接受任何挑战。年龄不是问题,你的未来就是由现在的每一天决定的,很多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杨菁:年轻人让城市重新焕发光彩

 

 

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杨菁教授,向各国代表介绍了成都的悠久历史。

 

她说,“成都”起源于中国的古老谚语“一年成去,两年成宜,三年成都”,所以“成都”二字的意思就是成为一个城市,一些历史文件记载,成都这座城市是在公元前三百二十年就建立了,金沙遗址是两千八百年前就有了,所以成都至少有两千八百年的历史了。 在中国不同的历史阶段里,成都是六国的首都,这是非同寻常的,同时成都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中亚、西亚国家很早就在进行商贸往来,阿富汗的一些商品两千多年前就开始进入成都。

 

但是,成都不仅仅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它还有一批可爱的年轻人。杨菁介绍了一个细节,充分说明了成都年轻人的担当: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伤员被转移到成都,成都的年轻人得知后,纷纷赶去医院献血,一天之内全市的血库就满了。

 

杨菁说,现在成都的年轻人充满勇气,他们建立了EDS的高速铁路,而且苹果80%的ipad是由成都年轻人制造的。在这座古老的城市,现在有36所学校和学院,49所国家级的研究机构,255家全球五百强企业,每年有20万大学毕业生,成都的很多研发机构都是在公司和大学里,研究人员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能够让这座城市重新焕发光彩。

 

 

成果:对于如何治理这个星球,青年们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9月21日即论坛第一天的下午,电子科技大学经管楼各分论坛,各国青年代表就他们最关心的几个话题,分组别与地区进行了讨论与磋商,这几个话题分别是:数字时代的和平构建、基于性别的暴力与和谐社会、青年社会发展、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青年反对暴力极端主义。

 

 

9月22日,在分组和分地区讨论上,代表们在即将提交大会的PPT中,汇总了他们对于以上几个话题的探讨成果,以及他们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发出的倡议。

 

 

9月23日上午11点,代表们开始了他们的成果汇报,这些报告将会递交给各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并汇总到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下面让我们结合这些PPT来看看,各国青年对上述几个问题都是怎么思考的。

 

在各个话题的分组汇报中,青年代表们一致认为: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有利于促进人们的相互沟通与和平。

 

 

一个关爱性别弱势群体的社会环境是必要的,青年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政府表达自己的声音,比如通过NGO。

 

 

他们还提出,应该创建区域性青年交流平台,共享信息,如就业和教育机会。

 

 

年轻人们还对当前弥漫在世界范围内的暴力极端主义表达了忧虑。

 

 

大家一致建议,亚太地区的所有政府应该协同合作打击恐怖主义。

 

代表们还建议所有国家在中小学课程中将环保列为一个核心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让青年人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分地区汇报中,首先登场的中亚和西亚代表建议政府加大在教育和创业上的投入,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教育资源,以推进贫困边远地区女性的教育。

 

 

东亚地区代表认为,东亚各国间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应进行更多的青年交流对话以促进和平与共同发展;政府应建立官方机制,让年轻人可以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在学校教育中加入反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内容,尤其是在边远闭塞地区。

 

 

此外,南亚地区代表提出,应该立法约束网络暴力;东南亚地区代表提出,东南亚各国应该在保有自己固有文化的基础上接纳外来文化;太平洋群岛地区代表认为,应该建立由青年主导的媒体平台,从青年的视角关注青年人。

 

三天的讨论结束了,各国青年人对亚太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很多社会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但是,亚太各国青年对话本身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对话的具体内容。

 

 

在接下来的闭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公室主任欧敏行博士带来了一段感人的发言。

 

 

她说,她在成都几天的体验十分美好,她最想感谢的,是本届论坛的参会者,因为在这里,大家能够彼此坐在一起了解与对话。有一些人,他们所属的国家本身有过冲突,曾有过一些历史不快,但他们依然用非常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对话中来,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不一定非要彼此同意,但我们都尊重彼此的意见。

 她说,在本届论坛中,我们真正地看到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相互尊重、友好。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本届论坛开幕式上,欧敏行博士曾在发言中表示,和平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含义,消极和平只是暂停争端,比如战争中的暂时停火,但积极的和平是所有人都能和谐共存,每个人的声音都能够彰显。

 

 

是的,这些年轻人们已经做到了。几天来,亚太地区46个国家的青年代表走到一起,抛却地域、民族、宗教的畛域,用自身的行动,去体现了“积极的和平”。

 

他们会在会场内外彼此认真倾听,并分享各自的感受。

 

 

他们会将自己的联系方式贴在议题板上,对所有人敞开怀抱。

 

 

他们会在闭幕式后,主动将各自的国旗举在一起合影留念,即便他们的国家曾经有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冲突。

 

 

最让他们难忘的,虽然语言不同、文化差异,都挡不住他们对熊猫和成都的爱~~

 

 

期许

 

习近平主席一次次向世界传递了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理解新时期中国大国外交的钥匙,构成了正在显现的世界新秩序的基石。

 

只有文明之间的经常性对话,才能让“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现实。这个未来是可以期许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努力和耐心,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有着责无旁贷的使命。正如郝平先生在致辞中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2016年9月20日到23日,我们记录下亚洲青年们的真知灼见,也记录下他们的一腔热情。对于未来如何治理这个星球,他们已经开始思考并尝试给出答案,亚洲文明之光在他们身上凝聚,沟通包容的理性之光也在他们心里生根。

 

我们坚信,他们一定会扛起这份期许。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