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箸议——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系列之一

2016年09月20日

导语:

为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倡议,2016年9月20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协会联合会主办,完美世界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高新区管委会承办,太和智库、全球青年领袖实验室等单位协办的“亚洲青年文明对话论坛”在中国成都隆重召开,来自亚太地区46个国家的青年参会。通过此次盛会,亚洲青年将在文明对话中相互借鉴,在文明对话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文明对话中为全球性棘手问题提出亚洲解决方案。

 

亚洲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相互交织影响,具有交流互鉴的优良传统,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儒文化圈无疑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太和智库研究员郁晓深入剖析中日韩三国“箸文化”的异同,见微知著,展示了三国在文化、理念、智慧方面的传承和融合。

 

中国国粹成为亚洲食文化代表

 

筷子是中国人吃饭的必备工具,也是亚洲文化圈里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饮食工具。不仅仅是中国人,包括朝鲜、韩国、越南、蒙古、日本以及诸多东南亚国家,千年以来吃饭进食一直都是用筷子。

 

筷子古称“箸”。《韩非子·喻老》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可见,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制造的筷子。民间关于筷子起源的传说也不少:有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以树枝捞取陶器里的热食而发明筷子;有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更有人因商纣王而想起了妲己,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 

 

 

筷子这个称谓起自明代。陆容写的《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庄’,讳‘翻’,以‘箸’为‘快儿’。”因为“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意为让船快行。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快子”。筷子多为竹木所制,久而久之后人就把“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深受中华文明影响的日本人倒没有这种忌讳,所以今天日本依旧把筷子叫作“箸”。

 

受古代汉文化的影响,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居民也学会了用筷子进食,进而传播到东南亚等国。筷子文化已成为亚洲食文化的代表。

 

“箸文化”的“三国演义”

 

一、中国是筷子文化的鼻祖

 

中国使用的筷子又长又直,颇有分量。因为中国人吃饭喜围桌,盘子离得较远,用长一点的筷子方便夹菜。我们在吃米饭时用的也是筷子,因此我们的筷子不仅长而且很厚实。中国筷子主要是竹木质地的,这是因为中国菜比较油腻,木筷不易打滑。筷子头不是尖的而是钝钝的。这也表现出汉民族“非攻击性”的特征。

 

 

中国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不仅如此,小小筷子还蕴含着我们中国人的人与神、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合二为一的信仰。

 

在餐厅里呼唤服务员“请拿双筷子”的肯定是中国人;说“请拿两根筷子”一定是外国人。吃饭用的确实是两根筷子,中国人却要叫一双筷子。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的哲学。一根动,一根不动,筷子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这是中国的阴阳原理,也贯通了西方力学的杠杆原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筷子还寓意着吉祥,一直兼容时尚东方美学的龙凤对筷被当作婚礼嫁妆来祝福新人,两双筷子意味成双成对,八双筷子祝福大吉大发,十双寓意团团圆圆、十全十美。龙凤对筷在人们心目中更带有珠联璧合、成双成对、快生贵子、快乐幸福之美好寓意。

 

中国人使用筷子很讲究,有礼仪上的讲究,比如用餐后一定要整齐的竖向摆放在饭碗的正中,当然也有禁忌上的讲究。以下是民间使用筷子的十三种禁忌。

 

三长两短: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 

 

仙人指路:拿筷子时,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或者席间用筷子指人。用手指用筷子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是极大的不尊重。

 

品箸留声: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嘬,并发出声响。一般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

 

击盏敲盅: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这种做法被视为“乞讨”,俗话说“敲碗敲筷子,讨吃一辈子。”

 

执箸巡城: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往往被视为缺乏修养的表现,令人反感。

 

迷箸刨坟: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地扒拉,寻找自己爱吃的食材,这种做法同“执箸巡城”一样都属于令人生厌的行为。

 

泪箸遗珠: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动作不利落,将菜汤滴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

 

颠倒乾坤:用餐时将筷子不分头尾颠倒使用。正所谓饥不择食,不顾颜面,也是十分失礼的举措。

 

定海神针: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一样,在中国通常被认为对同桌宾客的一种羞辱。

 

当众上香:帮别人盛饭时,图省事把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在中国被视为大不敬。

 

交叉十字: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也是缺乏修养的体现,但往往被人所忽略。学生答错题,老师会打叉,这是否定同桌他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这也意味着否定自己。

 

落地惊神: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也是严重失礼。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祖先们长眠在地下,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祖先,这是大不孝。

 

千夫所指:在喝酒或者闲聊时,把筷子架放于盘碟与桌案之间,筷尖翘起指向会餐者。与“仙人指路”一样都有指责别人的意思,很多人在无意间都触犯过这个习俗。

 

二、日本“箸文化”里的形式主义美学

 

日本的筷子,与中国的筷子在外形上就有显著差异。日本的筷子在长度上要比中国的短,而且筷尖大多锋利。这是因为日本人大多吃“定食”,也就是我们说的便当盒饭,不比中国人习惯围桌设宴,所以用不着那么长的筷子。日本人爱吃鱼,尖头更容易剔除细小的鱼刺。短而尖的筷子,仿佛也印证了大和民族骨子里具有“攻击性”的特点。

 

 

日本人大多使用木制的筷子,也常常用一次性筷子。在中国上不了台面的“一次性筷子”,在日本居然成了表示“款待心意”的形式。中嶋岭雄在其《日本人和中国人在这里大不一样》文中分析道:日本人之所以钟情一次性卫生筷,是因为日本人骨子里有源于安土桃山时代的茶人山上宗二发明的“吃茶”心得的“一期一会”之心境。中国人万万想不到,用双方便筷日本人都能扯到 “一期一会”、“一生只有一次”的高度上去,也从旁佐证了这个充满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岛国那种烙在骨子里的悲情文化。

 

在日本吃饭,关于筷子的禁忌比中国更多。我觉得倒不是出于迷信,而是日本人历来讲究形式主义美学,繁文缛节也更多。

 

据说日本有25种有关筷子的禁忌,一不留神就可能犯了别人的禁忌:

 

“握り箸”(像小朋友那样用手握着筷子)。

 

“クロス箸”(两根筷子交叉)。

 

“迷い箸”(拿起筷子举棋不定)。

 

“刺し箸”(用筷子插着取起食物)。

 

“涙箸”(夹起食物时汁或汤不停滴在桌面上)。

 

“かき箸”(把碗放到嘴边,用筷子把食物扒到嘴里)。

 

“込み箸”(把筷子放进嘴塞食物)。

 

“持ち箸”(筷子拿在手里却不用,一手空拿筷子,另一手端起碗喝或吸食。在日本会被视为乡下人的举动)。

 

“ねぶり箸”(把筷子放进口里吮吸)。

 

“移り箸”(前一口菜还没有吃完就抢着用筷子夹其他食物)。

 

“こじ箸”(在碗底翻来翻去挑食物)。

 

“寄せ箸”(用筷子拨动或移动碗碟)。

 

“指さし箸”(用筷子指人)。

 

“叩き箸”(用筷子敲碗碟催促别人)。

 

“渡し箸”(怕桌面不干净把筷子架在碗上)。

 

“せせり箸”(用筷子剔牙)。

 

“かみ箸”(咬筷子装可爱……)。

 

“振り箸”(用手甩落筷子上的汤汁)。

 

“洗い箸”(在碗或盘子的汤中洗筷子)。

 

“箸渡し”(用筷子向他人的筷子传递食物)。

 

“そら箸”(筷子移动碟子前又不去夹菜)。

 

“直箸”(不用公筷夹菜)。

 

“立箸”(把筷子插在米饭中)。

 

“そろえ箸”(用嘴唇或舌头整平、理顺两根筷子)。

 

“探り箸”(用筷子在盘子中翻来翻去挑食物)。

 

虽然日本的筷子礼仪眼花缭乱,大体上日本的筷子文化还是沿袭了中国的传统,如果我们熟知中国的用筷习俗,在日本也不会失礼。

 

三、韩国流行金属筷

 

提起韩国菜,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泡菜和烤肉了。第一次吃韩国料理的朋友,往往觉得韩国的筷子用来颇不顺手。因为筷子是用金属做的,普遍用不锈钢的,考究点儿的餐馆也有用银制的。韩国人反对使用一次性筷子,因此在韩国旅游的时候基本看不到一次性卫生筷,到处都是用金属筷子。用不惯韩国筷子不仅仅是因为它重,主要是它的造型。不是中国的圆柱型,也不是日本的上粗下尖,而是扁平的金属长方体。初上手总觉得拿着硌手,夹菜费力。

 

 

在朝鲜半岛上,过去王公富贵人家用金银制筷子,而普通百姓只能用铁筷子。今天漂亮的不锈钢制筷子成为了主流。韩国友人说,因为朝鲜料理喜放辣椒,看过去一片红色,长期使用木筷或竹筷,筷子头部染上红红的颜色有碍观瞻,故而废弃。不知道这是不是整个半岛流行金属筷子的原因。过去的朝鲜,再穷的人家也要拥有一套金属制的筷子、碗和汤匙。 

 

一直有人说,朝鲜半岛的居民爱吃烤肉,所以发明了最适合烧烤时使用的金属筷子。韩国的筷子没有中国筷子长也没有日本筷子短,扁扁细细的既能夹起豆子桔梗,又可以在小碟子里面撕开泡菜,算是符合当地的饮食习惯。冷冰冰的餐具,中和了火辣辣的味觉,和印象中外冷内热的韩国人形象甚为相称。 

 

四、小筷子展示大文化

 

如果说日本人将“一期一会”的一次性方便筷作为待客礼仪,透露出日本国民性中的超现实悲观主义的话,那么中国人喜欢使用反复清洗的筷子,则象征着不屈不挠、绝不放弃的民族性。朝鲜半岛人民抛竹弃木,选用可弯而不可折的金属筷子,或许从侧面反映出了半岛的历史和国民性格中的悲情情结。

 

中国的家庭是习惯于混用筷子的,亲友之间更是以自己的筷子互相夹菜让菜,以现代的观点看来有些不卫生,却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日本的家庭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餐“专筷”,绝不乱用。都是自己吃自己的“定食”,也就没有了夹菜谦让的习惯。卫生是卫生了,但却多了些生分。韩国的家庭与我国很近似,亲朋好友围炉聚坐,两瓶烧酒下肚,一炉炭火正旺,酒酣耳热之际,没人在意筷自谁出。

 

 

五、天下筷子是一家

 

2015年,中日韩三国代表在韩国清州举办了“筷子国际学术研讨会”,一致希望共同为筷子申遗。三国代表一致表示,筷子在中日韩三国维护和平,走向合作、和谐、共生的目标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议还决定11月11日为“筷子节”,中日韩三国将为共同申遗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网络而召开事务会议。

 

结语

从手抓进食到借助于工具进食,筷子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作为中国传统饮食器具之一的筷子,从古至今在不断地传承着,也促进了中国和亚洲各国在文化、理念、智慧方面的融合。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是多元的,多元的文化具有各自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在世界走向一体化的今天,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全面交融,蕴含中国传统文化设计特点的筷子,正在成为东方文化走向世界的载体,美剧里频繁出现的中餐外卖和使着筷子边吃边聊的场景就是最好的例证。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