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的“举国体制”

2016年08月18日

导语:

每逢奥运,总有“见多识广”者对中国运动员的成绩不屑一顾。赢了,那不过是举国体制的胜利;输了,更证明举国体制是垃圾。太和智库研究员、高级记者黄恒撰文明确指出: 举国体制不是中国独有;举国体制与全民健身是两个范畴的问题;举国体制和金牌战略本身没错,错的是僵化的理解和运用。

 

 

在有的“知识分子”眼里,举国体制是中国运动员的"原罪",因为他/她生长在这一体系中,所以天赋和勤奋无效。就运动员个体而言,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就思维方法而言,首先没有厘清概念,到底什么是"举国体制"?这就好像听那帮人念叨了几十年,解放军打仗靠的是人海战术,其实他们说不清什么是人海战术。最后发现,真正的人海战术是西方大佬玩残废的东西,索姆河,一个爱尔兰燧发枪团密集队形冲锋,俩小时回来还剩几十个人,抗美援朝是这样打到三八线的?

 

所谓举国体制,百度词条解释如下:是指以国家利益作为最高目标,国家体育管理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调动相关资源和力量,国家负担经费来配置优秀的教练员和软硬件设施,集中选拨、培养、训练有天赋的优秀体育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在比赛中与他国竞争,争取优异比赛成绩、打破记录、夺取金牌的体育体制。

 

 

作为一个国家参加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的动员和组织机制,举国体制无非四个特征,一是国家利益为导向,二是国家体育机构调配资源,三是国家负担经费,四是集中选拔训练。对照起来,美国和英国也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不展开全国性的组织活动便可以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就像没有一个运动员,不通过刻苦的训练可以随随便便拿冠军。

 

一和四没什么好说的,举个例子就懂了。里约奥运会,美国女子体操队拿到团体冠军,但是队里的加布丽尔·道格拉斯在社交媒体上被一大群喷子痛斥大不敬,因为升旗仪式的时候,她竟然没有将右手放在左胸。严格说,这在美国真的属于违法行为。根据《美国法典》第36编301条,升国旗、奏国歌时平民必须脱帽,集中注意力,左手下垂体侧,右手置于心口以示敬意。当然,平时并没有人会因为没有做到而遭起诉,但是,这是奥运会。

 

 

道格拉斯不得不道歉,不过显然,颁奖时她心情并不好,这背后还有一个原因。根据规则和团体成绩,美国队两人进入女子全能决赛,道格拉斯成绩也是够的,而且有夺冠实力,但她必须让给"全能女王"拜尔斯和莱斯曼,前者是要被包装成"女子体操界乔丹"的,后者是犹太裔的美国队队长,而且正好一黑一白,政治完全正确,如果莱斯曼是黑人,道格拉斯是白人,或者道格拉斯搞个摩门教身份,结果可能不同。这个剧情是不是有举国体制泯灭人性的套路?

 

二和三相对复杂一些。奥运会虽然不是民族主义的角斗场,但要说和国家荣誉没关系那纯属扯淡,这还不止是个面子问题,江湖地位到那份上,只有玩不过,没有不想玩。那位号称不关心大国强盛只看重小民幸福的女作家,就是个LOSER,您要是家财万贯却只好茴香豆这一口儿,那是个性,您就一个要饭的,从没经过山珍海味的日子,也就勉强吃口面填饱肚子的主儿,非要装成人生导师,那才叫死要面子。

 

                            

现代体育比拼的无非是两样东西:科技水平和组织能力(中国足球烂就烂在这两点上)。要出成绩,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不会合理调配资金使用也是万万不能的,国家级的统筹和投入势在必行。而中国与美英的差异无非在于,一个是政府行政机构用财政资金,一个是全国性非赢利组织用商业资金。但别忘了,谁的银子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后者商业资金的来源靠的还是国家法律背书后所赋予的垄断经营权,辅以免税等优惠措施,其实还是老百姓的钱。

 

美国奥委会是各体育强国中号称唯一不接受政府资金的,但是美国1978年颁布了《业余体育法案》(Amateur Sports Act of 1978,后于1998年修订为《泰德·斯特文斯奥运会与业余体育法案》Ted Stevens Olympic and Amateur Sports Act),成立了美国奥委会,同时使得美国奥委会拥有了奥运相关全部相关的知识产权。在资本世界,这比国家拨款还厉害。根据美国奥委会每4年公布一次的财务报表,2008年至2012年,该组织收入是8.5亿美元,来源包括全国广播公司的奥运独家转播协议、各种合作伙伴冠名费和私人基金资助;支出的84%,差不多5.9亿美元,直接给了运动员和各单项,用于对运动员和运动队的直接补贴,还有高水平支持项目及运行下属的训练中心,全国性的有三个。 现在大约1500名高水平运动员,包括参加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可以得到美国奥委会的直接津贴补助。不过,美国奥委会宁愿把更多钱下拨给各项目自己掌管,有些项目直接发钱给运动员,有些比如美国速滑队,就是建基础设施,然后免费向运动员提供。与此同时,一些美国奥委会的合作企业,比如全球最大的啤酒商安布斯-海希,会给运动员工作机会,说白了,就是在企业里领薪水,有需要的话代个言,但是基本不用上班和工作,平时就是训练,维持竞技状态。其实,这都是一回事,一名高水平运动员,每天至少6个小时以上的训练,不断去各个地方参加比赛增加经验,还得聘请教练和助手,必须有物质支持,不管货币化还是实物。所以,除了极少数金字塔尖特别有商业价值的,大多数美国奥运选手还得依赖这套举国体制生存和进步。    

 

英国的体系行政色彩更浓一些,它有一个体育、文化和媒体局,这个机构和英国国家彩票机构合作,一起扶持各单项运动组织,由后者实际运行一个"世界级计划"(World Class Programme),确保高水平运动员可以得到特别的人力支持和训练环境,最终在世界大赛上争光。国家彩票机构还有单独的一笔钱,直接奖励给高水平运动员,保障他们生活和训练无忧。以奥运会拿牌选手为例,他们每年得到的实物和金钱奖励大约为10到12万英镑。国内有新闻报道,英国某运动员拿了铜牌回去开拖拉机种田,感觉特别励志,首先,在英国当农民的福利相当好,其次这个农民的收入可不比一般英国农民,最后不是每个农民都有天赋在奥运会获得奖牌。

 

不管美国还是英国,他们的举国体制,毛病其实和中国的一样,就是金牌战略导致资金分配不平衡,大多数没名气的运动员收入不高。这说到底不是体制问题,纯粹是人性问题。既然花钱是为了出成绩,谁花钱不想听个响啊?2012年奥运会后,美国田径队和美国游泳队各自拿到了4000万美元资金,因为他们是金牌大户,体操队成绩不错希望很大,也拿到了2900万美元。

 

 

其实,大多数美国运动员还是比较羡慕英国同行的,主要是国家部门的参与,使得投入相对稳定和公平。英国虽然也以4年一轮的奥运会成绩作为拨款依据,但还会考量8年一个周期的发展潜力,而美国主要看上届奥运会成绩如何,然后再看是不是有故事——艰苦奋斗啊种族歧视啊,长的漂不漂亮,是不是有商业开发价值。里约奥运会期间,全国广播公司不止一个商业广告中出现了同一个人,一个戴着头巾的女孩子,她的名字叫伊布蒂哈吉·穆罕默德,美国击剑队,成绩不算特突出,佩剑个人没进16强。可是她是穆斯林啊,第一个代表美国队戴着头巾参加比赛的女运动员,这就有商业价值了。

 

 

至于中国的举国体制和金牌战略,问题当然有。不过,有些社会问题与此无关,比如全面健康问题和全民健身问题。前者其实跟奥运会没有一毛钱关系,那是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门的事情。美国奥运奖牌第一,以肥胖和心血管为主导的全面健康问题一样严重,印度奥运打酱油,人均寿命也没有更高。这涉及社会贫困和全民分配,要是废除举国体制就能解决它,简直太完美了。后者的解决思路就更拧巴,奥运的举国体制,不论哪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目标,瞄准的是竞技体育领域,全民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增强显然对实现这一目标更有利,但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日本是马拉松大国,到了奥运会上还是没什么竞争实力。以前诟病重奥运战略轻全民健身,不止是个意识问题,还是个财力问题,如今国家大力提倡全民健身,那是条件更好了,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举国体制。搞笑的是,中国现实,不管全民建设还是奥运战略,还得靠政府财政主导,否则小区活动场所早就变成停车场了。

 

 

中国举国体制的问题,不在于是不是应该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组织和动员体系(答案显而易见),而是在于如何让这套体系更适应时代发展,更加有效率。这就要借鉴美国和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更关键的是,管理的去行政化和专业化。体育总局是不是有必要存在可以讨论,但为了奥运会的成绩,肯定需要一个创新的管理架构,需要懂得现代管理学的CEO,需要懂得基金运营、数据分析和公关的专业运营团队,而不仅仅是一些取得过成绩的退役运动员,靠开会和学习文件干活。乒乓球打得再好也不是万能的,邓亚萍的业绩报表可以证明。

 

总之,那些狂喷举国体制,要求国家放手不管的完全是屁话,那些趁机揽权要求进一步加强行政管控的也是私心。里约奥运会,中国队成绩可能不如上两届,好在中国观众心态也与上两届不同,时机趋于成熟,改革恰逢时机。

 

 

太和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